新闻中心

延安市:强化基础补短板 提升水质举措多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天地

■延 水


  近年来,陕西省延安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主动出击,高位推动,合力攻坚,通过选择优质水源、开展源头保护、落实处理工艺、完善检测体系、强化部门协作、建立长效机制等多项举措,及时补齐了水质安全短板,实现全市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质的提升。
  一、高位推动,统筹协作抓落实
  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市委书记亲自部署,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市政府领导同志多次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抓资金落实和工作推进,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党委、政府主动担当,制定行动方案,多方筹措资金。市县两级按照用好“五块钱”的思路筹集资金,即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用好上级的钱;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用好银行的钱;加大财政投入,用好政府的钱;发挥国企助力作用,用好企业的钱;吸引社会资本,用好社会的钱。2019年市县两级3个月内共筹集资金13942万元,有效保障了攻坚行动的顺利推进。延安市各级政府、部门均成立了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既挂帅又出征。市水务局与卫生健康、生态环境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与信息共享制度,及时共享水质检测、水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等信息资源,共同研判水质形势,研究解决各类水质问题,有效提升了水质保障水平。
  二、主动防御,源头保护控风险
  延安市水务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水源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具体工作要求,全面推进水源保护工作。一是建立了水源风险源名录。开展了水源地现状调查,逐工程摸清了水源水质、水源保护和管理现状。二是进行了保护范围划定。全市4594处集中供水工程已划定4521处,划定率达到98.4%。三是落实了水源防护措施。累计设立水源围网239km、界桩718个、标志牌6091块,安装监控摄像头255个。四是建立了水源巡查制度。指导督促各供水单位定期开展水源巡查,健全了物防、技防与人防“三防”一体化的源头保护管控体系。通过主动预防、源头保护,有效筑牢了水质安全第一道防线,源头水质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三、完善工艺,水质攻坚补短板
  2019年7—9月,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水质达标集中攻坚行动,落实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配套,补齐工程净化消毒短板。对原水水质良好的集中供水工程,通过配套沉淀、过滤、消毒等措施,保障供水水质达标;对部分毒理指标超标、无替代水源的集中供水工程,采用吸附过滤、反渗透膜等技术,提升供水水质;对水质良好的水井、水窖等分散供水工程,通过投放二氧化氯泡腾片定期消毒或烧开后饮用,保障饮水安全。目前全市集中供水工程累计配套净化设备292台、消毒设备4916台,安装单户家用净水器31166套,农村供水工程消毒措施实现全市全覆盖。
  四、动态监控,三级检测保安全
  将开展水质检测作为评价水质状况、预防水质风险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强能力建设。成立了13个县级水质检测中心,检测项目38-40项,落实检测人员85名,检测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并推动水质检测中心CMA资质认证。目前,8个县(市、区)已取得CMA认证。二是落实“三检”制度。延安市水务局与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饮水水质检测体系的通知》,规范了检测标准,建立了供水单位自检、水务部门巡检和卫生健康部门抽检的“三检”制度,实现了检测工作常态化开展。三是强化技能培训。多次举办水质检测师资培训班,先后举办了全市资质认证现场培训、水质检测师资培训和水质检测实验室管理培训班,促进了检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检测能力的持续提升。
  五、尽锐出战,重点督导促进度
  一是开展“百人督导”。市水务局实行领导包抓,派出8名局级领导和13个工作组100多名业务骨干,驻县蹲点、现场督办。二是建立问题台账。对发现的农村饮水问题建立台账,进行动态跟踪,实行销号管理。三是畅通沟通方式。分别建立了县区局长、饮水负责人、百人督导组等微信和QQ工作群,及时发布通知、报送信息、反馈问题、掌握动态。市水务局党组实行“一周一报告、半月一通报、一月一发单”,定期以“一县一单”的形式向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反馈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抄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水质攻坚行动中工作推进滞后、问题较多的5个县区进行了约谈,起到了警示作用。
  六、多措并举,系统提升重长效
  通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保障水质安全长期稳定达标。一是夯实了“三个责任”。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进一步延伸至乡镇政府、驻村工作队和村民小组,落实水管员4301名,设立“三个责任”公示牌1326块,发放明白卡45万份。二是完善了“三项制度”。县级专管机构、管理办法和管护经费实现了全市全覆盖,市县两级维修养护基金按农业人口达到了人均10元以上标准。三是建立了“三个体系”。即:应急管理体系、信息管理体系与考核评价体系。组建应急服务队1218支,落实应急车辆62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全部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畴。四是畅通了“一个渠道”。建立了四级回访监督平台、开通局长信箱、设立市县服务热线,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五是实现了“一个转变”。水费收缴工程占比由2019年的50%提高到目前的97%以上,实现由过去习惯吃“大锅水”、“福利水”的陋习向供水收费、用水缴费的根本转变。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举措,延安市农村饮水水质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卫生健康部门2019年丰水期与2020年枯水期两次水质抽检反馈,农村供水水质全面达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饮水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