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中国水协定向支持重庆专家咨询会成功举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务要闻

  4月15日下午,中国水协定向支持重庆专家咨询会在重庆会展中心举行,中国水协会长章林伟主持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任南琪、马军以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李艺、黄晓家、李树苑和知名专家清华大学张晓健教授应邀出席会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市级部门相关领导,以及市水务资产公司、重庆水务集团相关领导和部分职能部门、所属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上,重庆市水协常务副会长周智强代表地方提出了保障山地城市大水厂、大口径、长距离、高扬程输水安全和提高主城区架空管道的运行保障能力、城镇供水厂合理经济供水半径划定、优化污泥处置技术路线、村镇供水安全等7个紧扣重庆实际的城乡供排水难点焦点问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上述问题逐一作了发言研讨。

  


图为会议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城市水系统要有宏观考虑和具体办法措施,“硬件”“软件”相结合,因地制宜,找准抓手,注重技术,创新机制,系统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各地有各地的经验和情况,重庆实施节约用水的空间还很大,要强化水资源保障,推进城乡供水统筹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相关问题是涉及“人、厂、网、河”的系统性问题,很高兴重庆这方面有思考。要充分考虑山城台地特点,做好顶层数字化规划,满足百姓基本需求,科学、务实制定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抓好长江大保护。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饮用水保护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工业的发展,除了贯彻国标,还要科学制定更严格、更具体的地方标准。要重视取水源保护,充分考虑重庆地理特点,确保管网在内的供水系统安全。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重庆作为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要建立模型、精准施策,控制好水质。对比上海经验,科学规划本地污泥处理处置路径。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艺:科学看待小水厂与大水厂,准确辨析把握利弊。要增强污水管网的安全性,可积极考虑穿山隧道建设时的供排水管廊空间利用。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黄晓家:认真做好研究,杜绝“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老问题。污水处理要统筹兼顾,注重运行合理性和当地实际需求,确保水质安全。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树苑:科学确定水厂供水半径,科学把握取水点设置,加强管网互通和双干管建设,尽量避免风险。加强污水二、三级管网管理,做好排查维修工作。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晓健:纵观大连片、小连片、村镇分散独立供水3种模式,重庆应建立自己的模式、做好长期规划。乡村供水优先考虑装备化设计,城乡供水做到服务集约化,运营管理专业化智能化。
  各位院士和专家从不同专业角度有的放矢地提出了积极意见、鲜明观点。章林伟会长代表中国水协、重庆水协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知无不言和真知灼见表示衷心感谢,并精准概括为3个关键词,一是要作科学统筹,二是要有系统思维,三是做到因地制宜。此次会议为重庆水务事业和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新思路和新路径。(郑小东/文 梁 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