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这座火炉城市,夏季高温考验着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渝水环科公司珞璜污泥处置中心——这座重庆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市政污泥常规处置点,正以日均1200吨的处理能力,默默守护着20多座污水处理厂的后端防线,确保污泥处理处置这条城市“环保生命线”的畅通无阻。
当40℃的热浪席卷全城时,这里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污泥干化,核心在于高效“脱水”,将含水率80%左右的湿污泥转化为含水率30%以下可进行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干泥。这一过程本身就需要消耗大量热能,在盛夏高温的“加持”下,车间环境就像“蒸笼”或“烤箱”,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群环保铁军正用汗水兑现对绿水青山的承诺。
排查巡检:火眼金睛查隐患
巡检现场。
珞璜污泥处置中心一线运行员工们穿行于轰鸣的干化机、除尘器、冷凝器、输送带之间,他们细心巡查着车间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处角落——干化机出泥是否正常,刮板运输机是否有异响,废气冷凝器温度是否过高……汗水沿着安全帽滑落,但手中的巡检记录却依然如实记录下每一项关键数据,确保高温下设备的正常运行。每一次弯腰检查角落,都是对“跑冒滴漏”隐患的严防死守。据统计,一线巡检人员每班全流程巡检次数至少6次、每次巡检点位至少30余个、每人每班巡检步数至少2万步约13公里,其中最远巡检点位为珞璜电厂内的循环水泵房,往返距离约3公里。此外还有巡检室外的蒸汽供应主管道约1500米、高浓度废气管道约1700米。
排障抢修:争分夺秒除故障
抢修现场。
“报告:3号机散热风扇停止运转,机器过热保护跳闸。”高温是设备故障的催化剂。机修小组闻令而动,立即来到配电室中进行排障作业。经过30多分钟的抢修战斗,3号干化机散热风扇恢复运转,机器也随之正常运行起来,但汗水早已浸透了机修人员的后背,他们收拾好现场,拿上对讲机,继续投入到其他机器设备巡检维保作业中去。在炎炎夏日中,类似故障情况一旦出现,他们总是争分夺秒,用汗水与时间赛跑,以最快速度完成抢修、恢复生产,保障污泥的日产日清。
在热浪翻涌的污泥干化车间里,安全帽下的每一张面孔都写着专注。他们用被汗水浸透的工装,测量着责任的温度;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托起资源的循环。截至7月24日,该中心本年内已累计接收处理湿污泥23.88万吨,已完成全年目标量的60.59%。这不仅是技术的亮剑,更是精神的传承。从“污泥围城”到“点泥成金”,重庆水务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在高温熔炉中淬炼出生态文明的璀璨结晶,让每滴汗水都化作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浪潮中的动人浪花。
(供稿:重庆水务股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