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县委书记谈节水】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委书记陈儒茂:提升节水质效 筑牢昌江发展水支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节水先锋

昌江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西部,是海南第一大河南渡江的源头,境内汇聚昌化江、珠碧江和石碌水库、大广坝水库“两江两库”,大小河流265条。

近年来,昌江县以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为抓手,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科学调控用水总量的同时,通过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全域用水精准管控,实现“量增效提”的突破性发展,全面落实“四水四定”,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高起点部署  压实节水工作责任

昌江县始终把节水工作置于优先发展地位,统筹推动组织、规划、制度三向发力,全面构建协同联动、权责统一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昌江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来抓,设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发改、统计、水务等部门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节水工作格局。昌江县打破部门壁垒重组水资源管理架构,整合水务、住建、环保、执法等部门涉水职能,打造“规划—审批—监管—执法”一体化节水管控系统。

完善制度体系。坚持“四水四定”,先后出台《昌江黎族自治县“十四五”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昌江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昌江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技术指导实施方案》《昌江县取用水管理机制》等制度文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构建科学高效、节约集约的水资源管理体系。

注重从严监管。昌江县强化用水全过程监管,实现用水单位计划用水全覆盖,对全县34家取水户、43家年用水量超1万立方米的公共管网用水大户实施动态监管,确保按计划取水;按季度开展实地监督检查,强化取用水规范性管理,对不规范行为立查立改,切实提升水资源管理质效;完成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年度管理控制目标,2024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被海南省水务厅通报表扬。

坚持多领域发力  提升全域节水质效

昌江县始终把科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持续提升。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昌江县统筹推进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改造,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73万亩;构建“建设—运维”一体化水利管护模式,每年投入1167.4万元实行专业化管护,确保水利设施长效运行;搭建灌区远程控制与水量监控系统,实现年节水超200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93,超额完成海南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力促工业节水减排。昌江县大力推进节水型企业创建,聚焦传统高耗水工业产业集群,鼓励引导企业应用节水设备、改进落后工艺、创新节水技术,提升水重复利用率;大力推进县城再生水管网延伸工程,将再生水输送至海南矿业石碌分公司选矿二厂用于冷却,年再生水利用量达292万立方米,2024年全县工业中水回用量同比增长63.04%。

深化城镇节水降损。昌江县狠抓城镇管网漏损治理,通过强化快速抢修机制、提升漏损检测技术、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及泵站、委托专业公司统一运维镇、村供水厂(站)等举措,有效减少跑冒滴漏等水资源浪费问题,累计完成11.5公里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供水管网漏损率稳定控制在9%以内。同时,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实施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切实以价格杠杆引导全社会科学用水。

创新节水市场实践。昌江县积极探索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推动2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落地实施,节约水量超1.4万立方米;全面推进深化用水权改革,完成县域农业、工业、规模化养殖业用水权确权,搭建规范化交易平台,运用市场化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盘活闲置用水权,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3宗,交易水量14万立方米,交易金额25.27万元,实现了“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变。

聚焦节水载体建设。昌江县聚焦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社区等重点领域,打造节水示范单元、节水标杆样板。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节水型机关单位56家、节水型企业11家、节水型校园15所、节水型医疗机构6家、节水型小区8个,其中5家单位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单位,昌江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获评全国2024—2026年度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节水示范效应不断显现。

(来源:海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