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万字长文 |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的经济合理漏失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天地

Leakage 2005 - Conference Proceedings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的经济合理漏失量?

Calculating Economic Levels of Leakage

D Pearson*, S W Trow***

* David Pearson Consultancy Ltd, Cliff Road, Acton Bridge, Cheshire, UK (david.dpc@btinternet.com)

** Trow Consulting Ltd, The Vineries, Chester-le-Street, Durham, UK (stuarttrow@aol.com)

关键词 :漏失控制、经济漏失水平、减压

摘要:文章概述了由国际水协会漏损工作组(IWLTF)英国小组开发的一种计算供水管网经济漏失水平的方法。

▶将每种主要的漏失控制方法标签为短期或长期因素,并提出了一种通过比较每项活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价值来确定最优方案的方法。在实践中,这些活动被整合到一个被称为“挤压盒子(squeezing the box)”的流程中。

分析各项漏失控制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将漏失管理与其他以提高供水长期可靠性的需求管理方案进行比较。

介绍英国的漏失管理的历史与经验,并将其与世界其他地区通常遇到的情况进行比较。

总结推荐的经济漏失水平(ELL)计算方法论。

Part. 01  引言

供水系统的水损失常常被行业外的人士视为是不可接受的。环保人士和监管机构对这一损失水平表示担忧,并认为应当能够实现更低的漏失水平。然而,任何一家水务公司都必须在现有的运营预算内运作。如果预算不足,就需要获得额外的资金补充,漏失控制的成本可能相当高。因此,水务公司会在漏失控制的成本与其带来的收益之间追求一种经济上的平衡。在许多领域,这种在成本与收益之间取得平衡的理念都非常普遍,且“经济运行水平”这一概念在很多行业中也早已司空见惯。

经济漏失水平(ELL)这一概念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一直以来,都有同行在尝试的给出一个实用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论。然而,此前的一些方法往往混淆了可用的各种漏失管理手段所产生的影响。在过去15年间,通过英国在这方面的大量投资及取得的成果,我们才对所有相关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当前,关于经济漏失水平(ELL)的思考基于这样一种认知:每一项旨在降低漏失的举措都遵循收益递减规律;投入的资源越多,所获得的额外边际价值就越低。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形成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在该方法论中,每项活动都采用相似的方式进行分析,以将其边际成本与其他相关活动的边际成本以及该供水区域内的水的边际成本进行比较。

Part. 02  ELL 的时间框架

现在普遍认为,在考虑经济漏失水平时有两个时间维度,即短期和长期。经济学家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Parkin, 2005)如下:

◆短期:是指在这一时期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而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则可以变化。

◆长期:是指在这一时期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都可以变化,并且可以引入新的投入要素。

通常引用的例子(以制造业为例)会将劳动力、材料和动力视为可以在短期内加以变动的因素,而工厂产能只能在长期才能改变。这实际上是一个投资决策的问题,而非日常经营开支的问题,这决定了长期与短期的区别。因此,一个更恰当的长期定义是:特定资产收回其投资所需的时间,或特定比例投资回收所需的时间。经济短期指任何短于经济长期的时期。

这种方法可应用于影响漏失控制的四大主要活动,如图1所示:即压力管理、主动漏失控制(ALC)、高效快速的修复,以及基础设施更新。为进一步与制造业中的示例进行比较,主动漏失控制和维修活动可能会受到劳动力变化的影响,因此在短期内予以考虑;而压力管理和基础设施更新则需要投资决策,因此在长期内予以考虑。此外,还有其他可能影响漏失的活动,如分区、客户抄表政策、客户侧维修政策,以及客户计量覆盖程度等。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1.png

图1  管理真实漏失的四种基本方法

Part. 03  短期经济漏失水平(SRELL)

3.1 主动漏失控制

主动漏失控制的目的是找出那些既不会冒到地面上,也没有通过客户反馈(例如供水不足、漏水等)而被水务公司注意到的漏点。(通过这类方式被发现的漏点称为‘报告性漏点’)。主动漏失控制的过程包括由漏失检测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某一区域进行排查,一般使用听音技术或类似方法来发现漏点。如果该区域已经实行分区,那么可能是由于夜间流量上升而触发排查,也可能是因为水处理厂或水库/水箱的出水量上升,或者仅仅是根据约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的常规测听方案。

主动漏失控制(ALC)活动将定位未报告的漏点,这些漏点随后会被修复,从而维持漏失水平。如果以更加频繁的间隔内进行检测,那么漏失水平会维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平均漏失水平与调查频率存在某种关系。如图2中“曲线A-B”所示,被称作‘主动漏失控制曲线’。纵轴通常用成本来表示,即漏失检测资源的成本;横轴是同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平均漏失水平。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有些漏点在未冒出地面时永远不会被水务公司发现(例如它们渗入下水道),那么该曲线将向水平轴渐近。此外,该曲线也会渐近于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这条线对应的漏失水平,就等同于在漏失控制活动中投入无限资源时所能得到的结果。这个最小漏失水平等同于背景漏失加上报告的漏失,以及在从发现到维修之间这段时间里尚未报告的漏失——这些取决于漏失控制的策略。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2.png

图2  主动漏失控制成本曲线

关于这些渐近线之间的曲线形状,一直有很多争论。在最简单的常规探测模型中,这条曲线会呈现双曲线的形状。这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这条曲线是由“未报告的漏点从开始出现泄露到被检测出这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漏水量”所界定的。这与泄露在被发现前持续的时间长短直接相关,因此也涉及干预间隔时间。由于干预间隔时间与资源投入量成反比例关系(资源翻倍将使干预间隔减半),因此泄漏量与资源投入水平以及相应的主动漏失控制(ALC)成本同样呈现反比例关系(即双曲线形态)。如果采用区域划分管理,或通过其他流量监测手段实现比常规简单探测更高效的资源调配,这种情况下曲线斜率将比纯粹的双曲线更为平缓。

如果将不同漏失水平下的水损失成本也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则会用曲线 C-D 表示。根据短期的定义,这种成本仅指在生产多一单位或少一单位水时,与动力、化学品以及可能的人力等方面相关的成本差异。这条线的斜率被称为水的边际成本。如果水的边际成本是固定的,那么 C-D 线会是一条直线;如果水的生产边际成本并不固定,那么 C-D 线就由若干条直线段构成;随着漏失水平升高,即使用更昂贵的水源,斜率通常会变得更大。曲线 E-F 则代表了运营的总成本,即漏失控制成本加上产水成本。可以看出,曲线最初会比较高,因为要达到非常低的漏失水平,需要投入较高的漏水检测成本。随后,总成本开始降低,随着漏失水平的增加,水损失的成本再次增加,总成本随之增加。因此,总成本最低的点就是短期经济漏失水平。在这个点上,漏水检测活动的边际成本与水的边际成本相等。该点也决定了经济上应当在漏水检测方面投入的资源水平。

为了在实际中应用这种方法,需要对主动漏失控制曲线(ALC 曲线)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定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通常可以分为经验法或理论法。经验法依赖于通过分析实际 ALC 活动的结果,在曲线上建立若干个点,然后对这些点进行拟合,并可能假定曲线呈某种给定形状(DEFRA et al, 2003)。该方法的难点在于:曲线当前所处的位置代表了一种静态平衡状态——即在恒定资源水平下,多年平均泄漏量之间形成的稳态关系。当检测资源配置发生变动时,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重新达到稳定状态。因此,要确定曲线上的多个数据点,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

另一种方法更具理论性,通过组分漏失模型(Component Loss Modelling)来推导出曲线(Lambert et al, 1996)。利用常规检测法计算短期经济漏失水平的解法相对直接(Lambert et al, 1998),并且已在后续研究中(Lambert et al, 2005a)发展出了可直接应用于配水系统的方法论。

已经为独立计量区(District Metered Areas,简称 DMA)开发了一种方法,但目前尚未发表。

一种折衷做法是:通过分析主动漏失控制(ALC)操作的结果,来确定当前在 ALC 曲线上的位置;随后,再使用基于组分的方式对 ALC 活动强度增减时的曲线形状进行估计。

可以使用现有的方法(DEFRA 等,2003)来评估背景漏失水平。然而,背景漏失水平取决于所采用的漏水检测方式及其覆盖程度,而这些检测方式本身在不同的漏失水平下会具有不同的运营成本。因此,可以构建一张“漏水检测成本与背景漏失水平”的对照矩阵,从而判断何种检测方法在经济上更合适,以及相应的背景漏损水平会是多少。

3.2  积压漏点的清除与过渡成本

一旦确定了经济漏失水平,水务公司就应该朝这个目标迈进。然而,由于这个目标往往比当前的漏失水平更低,因此在达到该水平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次性费用。这些费用主要来自对两类漏点的修复成本:

积压漏点

这些漏点是在系统中逐年累积而成,并基本上隐藏在历史上的最低漏损水平中,也就是人们常以为的“背景漏失”。积压漏点数量可能相当多,因此相应的维修费用也可能非常可观,但这是一次性的投入,而且其成本效益也便于评估。不过,也可以考虑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减压(后文会提到),以减少系统破损的频率,从而利用当前的维修预算在一段时间内逐步消化这些积压漏点。或者,也可以将这些漏点的修复视为一次性的资本支出。

过渡性漏点

由于防漏控制(ALC)曲线上的每个点位都代表一种静态平衡状态,在较低的漏失水平下,同一时段内持续存在的泄漏点数量更少。因此,当从曲线上某一点位向更低泄漏水平移动时,意味着在系统重新达到平衡之前,需要修复新发现的额外泄漏点。一般来说,这部分过渡成本会相对较低,可以将其视作一次性投资(参见长期经济学)进行适当贴现后计入经济漏失水平的计算,从而得到稍作调整的经济漏失水平。

漏点修复活动

与主动漏失控制(ALC)相似的方法也可用于确定经济上的最优维修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修复,但这可能会带来额外成本,例如周末和夜晚维修队伍的加班工资,这种做法是否符合经济性要视情况而定。费用与维修时间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漏失水平将与平均维修时间相关,因此可以得到一条与 ALC 曲线类似的曲线。由此,就能如同上文对 ALC 所做的分析一样来确定“经济维修时间”。在该点上,维修所需的额外边际成本(相对于若不设维修时限的基准成本而言)将等于水的边际生产成本。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3.png

图3  维修时间缩短带来额外成本增加

Part. 04  长期经济漏失水平(LRELL)

某些漏失控制活动会涉及投资决策,因此其投资回收期会长于短期。这通常适用于诸如压力管理和基础设施更新等方案。在这些情况下,只要在投资周期内因漏失减少所节省的水成本能够覆盖实施工程的费用,那么进行压力管理或基础设施更新就具有经济可行性。一旦这项投资完成后,便会产生一个新的(更低的)短期经济漏失水平,需要运用前面介绍的方法对其进行重新计算。

4.1 压力管理

在压力管理的场景下,投资成本包括:建造阀室(chambers)的一次性费用、采购阀门及其更换费用,以及后续的维护成本。随着压力管理措施在某一地区逐步实施,系统的平均压力会相应降低。通常会按照“优先实施收益最高的项目”的原则来部署各项方案,因此,当安装的项目越来越多时,每个后续项目对平均区域夜间压力(AZNP)的影响与收益都会逐渐降低。

图4显示了一个典型的曲线,反映了项目部署对平均区域夜间压力的收益关系。由于漏失与压力成正比,当进一步部署这项目的额外成本与水的边际生产成本相等时,就达到盈亏平衡点。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4.png

图4  按降低AZNP效益排序的压力管理方案

计算这一临界点(breakpoint)通常涉及以下过程:

通过水力建模和/或区域数据记录,估算安装压力管理阀门及其他方案在降低压力方面带来的效益;

估算建设成本,并使用财务会计方法(通常与水务公司的财务部门协商确定,如净现值 NPV)将该成本折现为等效年成本;

将阀门及其更换成本(由供应商建议的更换周期)以类似方式进行折现;

估算年度维护成本(根据供应商建议);

估算因漏失减少而带来的效益;

通过将总成本除以效益,计算边际成本。

所有成本/效益比大于水价的方案都会被采纳实施。这样可以确定在经济上合理的压力控制水平,以及相应的漏失水平。

通过降低水压,漏失量会减少,其原因有两个:

背景漏失和爆管流量都会降低,因为泄漏流量与压力直接相关,这种关系被称为 N1 关系(Lambert 等人,2005b);

爆管发生的频率也会降低,因为水压减小使管网承受的应力减小,这种关系被称为 N2 关系(Pearson 等人,2005)。

由于压力变化可能会减少爆管的发生率,水司在维修方面的预算也将相应减少。除了直接的维修成本外,爆管频率的下降还可能带来以下额外的节省:

用户报告漏水所产生的客服沟通成本

用户报告漏水后的现场巡检或检查成本

?对未报告漏水进行主动检测和控制的成本(即主动漏失控制成本)

因此,应对这些节省进行估算,并在计算成本/效益比之前,从总成本中扣除。此外,还有一些不那么容易量化的收益,例如:

降低水质变色事件的风险

降低供水中断的频率

这些收益将提升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同时也能降低受到监管处罚的风险。为了在计算中考虑这些“无形收益”,可以为它们赋予一个名义上的货币价值,使它们也能纳入整体效益评估中。

4.2 管网修复

对管网进行修复(包括主干管道和用户连接管)可以降低漏水发生的频率。这不仅能够减少漏失,还可以降低前面提到的检查和主动漏失控制相关的成本。图5展示了一个典型的爆管频率分布曲线,说明在整个管网上,不同管段的爆管频率是不同的。有一小部分管段的爆管频率很高,而其他大多数管段的爆管频率则较低。为了在减少漏失方面产生最大的效果(也就是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大的效果!),应优先识别出那些爆管频率高的管段并优先更换。随着更多管段被更换,带来的边际收益就会逐渐降低。最终会达到一个点,继续更换就不再具备经济性了。这就是典型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用户连接管(即服务管)的爆管频率分布也会呈现出类似的曲线。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5.png

图5  爆管频率分布

有研究表明,背景漏失也存在一个分布规律,但它与爆管频率的分布并不相同。某些爆管频率高的主管道,可能背景漏损水平却很低;反之亦然。因此,在进行管网更新时,应分别针对爆管频率和背景漏失进行评估和决策,不能混为一谈。

为了找到经济上最合理的更换点(也就是“什么时候该换,换哪些才划算”),通常需要进行以下计算:

评估效益:评估在同一地区更换具有相似特性的管道后,爆管频率和/或背景漏失的减少的数据;

估算成本:估算更换这部分管道的施工和材料等成本;

估算漏失减少量:通过组分漏失模型估算更换后能减少的漏水量;

估算节省的间接成本:评估更换后在巡检、维修、主动漏失控制等方面节省的费用;

计算边际成本:用“更换成本减去节省下来的费用”后,再除以“减少的漏失量”,得出边际成本。

所有成本/效益比低于水价的方案都会被采纳实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一个经济上合理的管网修复水平,以及与之对应的可接受的漏失水平。

4.3 分区管理

在一些国家/地区,常见的做法是将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并在夜间监测每个区域的进出水流量。通过对区域流量的监控,可以更快地定位漏点,从而提高漏点检测的效率。然而,实施分区管理会带来一系列成本,包括:

建设流量计井室的一次性成本;

流量仪表的费用,以及后期更换或检测的成本;

安装数据采集设备的费用;

持续的数据采集成本(可能是人工读取,也可能是远程遥测系统)。

在漏失方面引入分区管理所带来的效益将取决于该区域内自然漏失率的增长速度。并非所有分区的漏失率增长速度都相同,因此将再次出现递减收益曲线。影响成本的其他因素包括环境、网络的复杂程度以及分区管理的实施程度。计算方法与上文所述的压力管理和修复方面的计算类似。通过计算以确定经济的临界点,从而得出最佳分区程度和分区的最佳规模。

4.4 活动组合

上述方法均要求对所提议活动在漏失方面的收益进行评估。每种情况都是独立考虑的——即对对压力管理或管网修复的经济水平进行评估。然而,一种方案实施会影响其他方案的经济性,例如:如果通过压力管理已经降低了平均压力,那么管网修复所带来的漏水收益就会相应减少。实际上,水务公司通常希望制定一项战略,建立所有活动之间的经济平衡,即包括主动漏失控制、漏水修复、管道更新改造、分区和压力管理等措施。

解决这一问题的常规做法是:在每个领域选择一小部分活动增量,并计算其成本与收益。然后对这些活动按照成本效益进行排序,优先“实施”收益最好的方案。然后,再根据该方案引起的变化,重新评估其他各项方案的漏水收益,并再次进行比较。接着,再选择下一个方案,再次评估漏水收益……这一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某一活动的边际成本等于或超过了水的边际成本为止。此时,就确定了经济上可接受的漏失水平,以及为实现这一水平而需实施的各项方案及其相关成本。

按照“挤压箱子”的程序(即利用图1中显示的漏失水平的“箱子”),不断针对成熟的漏水管理方案中每一项主要活动,根据最佳价值进行操作,最终将达到一个阶段:任何进一步的活动都是不经济的,即其边际成本会高于节约水所带来的边际价值。此时,各项漏水控制活动的边际成本将趋于一致(Lasdon, 1970)。这就是所谓的无约束长期经济漏失水平。

Part. 05  供水可靠性不足

上述计算将经济漏失水平与水生产的边际成本进行比较。实际上,这可以称为无约束的经济漏失水平(ELL)。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漏失水平加上用户用水量,可能不足以为水务公司提供必需的供水可靠性。供水量超过需求的部分通常称为余量。一些国家已有确定适当余量水平的标准(UKWIR 等,1998)。如果计算出无约束经济漏失水平后,余量仍不足,那么水务公司需要决定是进一步实施漏损控制更经济,还是开发新的水源,或采取措施来减少用户需求。

为做出决策,应将上述漏失控制活动的成本与选择开发水资源的边际成本进行比较。该边际成本计算如下:

估算一次性建设资本成本,并使用协定的折现率进行折现

估算资源建成后的持续维护成本

对该方案的“合理”收益进行评估

估算水生产成本

将折现成本与维护成本之和除以收益,再加上生产成本,即得到边际成本

可以对与资源开发相关的环境及社会成本进行评估,并将其加入该选项的成本中

如果这些方案的成本低于该边际成本,则将实施漏失控制方案。这可以称为水的边际价值。由于新方案的边际成本会显著高于现有水源的生产成本(因为它包括工程建设的折现成本),因此进一步的漏失控制措施(可能包括更多的控压、更高水平的主动漏失控制以及可能更多的管网更新改造和分区管理)将更具经济性。方案将持续实施,直至达到所需的余量水平。这一余量水平可能低于通过建设新资源而能实现的水平。这个漏失水平可以称为受约束的长期经济漏失水平。

Part. 06  不稳定的长期情况

在许多情况下,由于人口结构变化,用水量并非恒定。需求增涨的速度可能会影响对经济漏失水平(ELL)的评估。如果需求增涨迅速,以至于无论漏失水平如何,都将不可避免地需要开发新资源,那么资源开发完成后,水的边际成本将降低,从而导致较低的经济漏失水平。

为了评估最具经济性的解决方案,需要制定一项最低成本计划。这是通过使用优化程序来实现的,该程序实质上会考虑上述所有可能的漏失控制、需求管理和水资源选项,并计算出每年满足预留量要求所需的最低成本方案。这是通过考虑所有可行的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实施的先后顺序,并将总成本折现为净现值后得出的结果。净现值最低的方案即是成本最优方案。这将提供实现预期可靠性所需各项活动和方案的执行计划及预计建设与实施时间表。图6展示了一个典型方案。实际时间可能会因需求增速快于或慢于预期而有所不同。该方案会输出每一年的经济漏失水平,这个数据随着时间变化,即形成一个曲线图。理论上,一旦实施了水资源开发方案,经济漏失水平可能会更高,也就是说可以减少主动漏失控制的程度,但在一些国家,这可能会被监管机构或环保人士视为不可接受。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6.png

图6  最低成本计划

判断经济水平是无约束、稳定约束还是非稳定约束的决策过程,可以通过流程图总结——详见图7。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7.png

图7  ELL决策树

Part. 07  历史与经验 — 英国

英国拥有发达的供水网络,超过99%的房产接入公共供水系统。实现全天24小时连续供水,全年低水压(通常指低于15米)的场所不足0.05%(Ofwat, 2004)。仅有25%的房产安装了水表,其余房产则根据房屋价值支付水费。然而,供水系统的历史年代参差不齐,部分区域的供水系统已经使用超过100年。运营公司数量较少(少于25家,覆盖超过2000万房产),这些公司于1989年被私有化,并且受到严格的环境和经济监管制度约束。每年,关于漏失的数据都会上报给监管机构,并由独立评估机构进行审核。每五年,各公司必须为未来20年制定商业计划,这其中包括对其资产的全面工程评估以及预测收入和支出的财务模型。这一过程用于确定未来五年的价格上限。工程提交的部分内容涉及对经济漏失水平(ELL)的评估,以及是否受到余量的制约。在1995/96年的严重干旱之后,漏失水平已经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监管机构每年根据各公司的ELL评估设定漏失目标。大多数公司均运行在其评估的ELL水平或接近该水平,而有几家公司的运营水平受到上限限制。

英国对经济漏失水平的评估历史悠久。尽管关于ELL的文献众多,第一份关于该主题的全国性研究报告是在1980年发布的(NWC, 1980)。该报告确立了一种评估ELL的方法论,并确定了压力控制和分区在管理漏失方面的效益。这推动了英国大多数公司实施独立分区管理(DMAs)。此报告的研究成果于1994年在一项重大国家级研究项目中得到了更新(UKWIR, 1994)。

这份报告及后续报告深入的解释了压力与漏失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为构建漏失预测模型提供了依据。在英国,有非常高的监测水平,因此数据可用性很高,例如,每个区域都有15分钟一次的流量和压力数据。大多数公司已经全面校准了其主管道水力模型。受1995/96年干旱的影响,一些公司启动了基于本文所述经济评估方法的大规模的漏失管理项目。其中一项计划包括在三年内建设和实施超过2000个压力管理方案。一家为超过320万房产服务的供水公司将其夜间平均压力从超过50米降低到不足40米(Lambert et al, 1998)。

Part. 08  国际经验

世界其他地区的情况与英国大不相同。供水通常仍由地方市政公司管理,每个市政公司服务的房产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供水连接都被计量,但由于资源短缺,通常采用间歇性供水模式。分区十分罕见,主动漏失控制也较为有限。对压力管理效益的认识并不广泛,而且通常没有对经济漏失水平(ELL)进行评估。可用的数据有限,且水力模型数量也非常少。因此,在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关于如何应用经济漏失水平分析的建议显得尤为必要。

Part. 09  实际应用

在许多情况下,ELL分析表明压力管理是迄今为止成本效益最高的措施。其在降低爆管频率方面的效益(Pearson et al, 2005)表明,降低压力的方案通常能在不到12个月的回收期内收回成本。事实上,初始的方案可以如此迅速且直接地影响维修预算,以至于能够释放出足够的资金来支付进一步的压力管理方案,并提供部分漏失检测资源,以启动主动漏失检测。如果这些资源能够有效地用于识别积压漏点,就会发现能够在现有预算内显著降低漏失。在确定压力管理方案时,应优先考虑:

使用非常短时间间隔的记录方式,识别网络中任何压力激增或不稳定的现象,并确定解决方案

识别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固定速泵转换为变速泵

寻找可以通过压力管理控制的高压区域(大于30米)

寻找昼夜流量和压力变化较大的区域,并采用流量调控式压力控制阀进行控制

随着压力管理效益逐步显现,可以计算出定期探测的经济水平(Lambert et al, 2005a),并实施适当的目标。如果区域已被划区,则可在分区层面实际应用经济漏水检测(Rizzo, 2002)。

在整个漏失控制计划中,应采用 IWA ILI 方法(Lambert et al, 1999)对评估供水系统性能,并建立信息系统以收集地形、压力状况、爆管频率等数据,开展更详细的ELL分析,从而减少漏水。

虽然最初对ELL的评估是依赖于默认值和假设,但随着具体操作的实际数据积累,计算可进一步细化。

这种方法可通过流程图(图8)进行描述。

如何计算供水管网8.png

图8  流程图

注:EARL 当前年经济的真实漏失水量

CARL 当前年真实漏失水量

UARL 不可避免年真实漏失

Part. 10  总结

对于任何系统来说,ELL是由一系列漏失管理措施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优先顺序如下:

■ 优化的整体压力管理策略,其中:

●识别出压力突增现象,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其不利影响;

采取简单的方式,调低压力;

按照成本/效益的顺序实施进一步的项目

■ 针对所有爆裂事件的最优修复时间策略

■ 针对未报告(隐蔽)爆管的感知、定位和修复采取经济的干预政策,包括:

受投资于漏失管理基础设施的水平影响,即远程监测/SCADA系统、独立计量区(DMAs)、高级压力管理;

受出口压力水平影响(干预后残留的背景漏失及其他漏失量)

■ 对主干管道和服务管道更新的投资达到经济水平,同时考虑所有监管因素

若从成本与效益角度对这些活动逐一进行逻辑推演,则可将ELL定义为:

最优的漏失水平,即实施的漏失策略实现边际成本均与供水区域内的水资源边际价值相等。


致谢

感谢国际水协会漏损控制专委会成员对撰写本文的鼓励,特别要感谢Allan Lambert 和 John Morrison多年来在该工作领域提出的努力与贡献,推动了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DEFRA, Environment Agency and Ofwat. (2003) Future approaches to leakage target setting for water companies in England. Ofwat

2. Farley, M. and Trow, S. (2003) Losses in water distribution networks. IWA, ISBN 1 900222 11 6

3. Lambert, A. and Morrison, J. (1996)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pplication of ‘Bursts and Background Estimates’ Concepts of Leakage Management.. J.CIWEM, 1996, 10, April, 100-104

4. Lambert, A., Myers, S. and Trow, S. (1998) Managing Water Leakage: Economic and technical issues. Financial Times Energy ISBN 1 84083 011 5

5. Lambert A., Brown T.G., Takizawa M. and Weimer D. (1999) A Review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for Real Losses from Water Supply Systems. AQUA, Vol. 48 No 6. ISSN 0003-7214

6. Lambert, A. And Lalonde, A. (2005a) Using practical predictions of Economic Intervention Frequency to calculate Short-run Economic Leakage Level,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Management. IWA Leakage2005

Conference, Halifax, Canada

7.Lambert, A. and Thornton, J. (2005b) Progress in practical prediction of pressure: leakage, pressure: burst frequency and pressure: consumption relationships. IWA Leakage2005 Conference, Halifax, Canada?

8.Lasdon (1970, 2002) Optimisation theory for large systems. Dover, ISBN: 0486419991

9.NWC (1980, 1985) Leakage control policy and practice. NWC Standing Technical Report 26, ISBN 0 904561 95 X

10.Ofwat (2004) Levels of service for the water industry in England and Wales 2003-04. Ofwat

11.Parkin , M. (2005) Economics. 5th edition, Addison Wesley, ISBN 0201537621?

12.Pearson, D. Fantozzi, M., Soares, D. and Waldron, T. (2005) Searching for N2: How does pressure reduction reduce burst frequency? IWA Leakage2005 Conference, Halifax, Canada

13.Rizzo, A. (2002) Tactical planning for effective leakage control. IWA Leakage Management – A practical approach conference – Lemesos, Cyprus

14.UKWIR (1994) Managing leakage, UKWIR, ISBN 1 898920 0 87

15.UKWIR and EA (1998) A practical method for converting uncertainty into headroom. UKWIR, Report 98/WR/13/1


版权声明:

本文的翻译及在公众号的推送已经获得David Pearson先生的授权。我们对David Pearson先生在此过程中通过邮件对文章部分内容点进行详细解释、给予我们的支持再次表示感谢!

文章翻译,仅代表译者的个人观点,欢迎交流讨论。

原文链接: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7713600_Calculating_Economic_Levels_of_Leakage


(本文转自公众号:鲍月全的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