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4日-6月5日,纪录片《人水和谐看厦门》在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纪录东方》栏目播出。纪录片聚焦厦门市全面推进污水治理提升、建设美丽家园的经验、成效,也全面展示厦门市政环科公司作为厦门市治水主力军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成效。
从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全面推进排水管网雨污分流“三步走”治理,再到统筹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在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中,厦门正在书写新时代水生态治理的生动范例。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公布了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厦门市政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辖高崎和前埔水质净化厂脱颖而出,以独特的创新实践成为行业标杆,是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的生动注脚。
厦门市政环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炬在纪录片中介绍到:“高崎、前埔两个水质净化厂的综合各项评价指标位居全国领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亮点,一个是资源集约,我们将城市功能、运营维护、污水处理的三大功能上下叠合,较传统的建设模式可以节省2/3的土地。第二方面是环境友好,臭气、噪音等这些不利的因素,我们都把它控制在箱体里面,臭气及噪音的处理效果高于国家标准。第三方面是智慧赋能,我们推动污水处理由‘经验管理’向‘智能管理’转型,实现了节能降耗及低碳运行。”
位于厦门岛东部的高崎水质净化厂采用独特的多层次设计,巧妙地将功能性与美观性融为一体。上层是屋顶花园—花屿·悦海园,中间层为运营维护空间,地下层则隐藏布置着污水污泥处理构筑物和管道。
它不仅是厦门市“地下治污、地上造绿”模式的真实写照,更是构建了“人水和谐”的全新生态空间。
在前埔水质净化厂,巡检机器人正在大显神通。这些智能装备是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赋能、智慧引领、技术管理协同创新的缩影之一。通过聚焦智能化现代化水质净化厂建设,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水质净化厂智慧运管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水生态综合治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厦门市政环科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万强在纪录片中介绍到:“我们建设的自动化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自动化整体水平达到80%以上,应用数字模拟辅助工艺决策。同时我们开发大型地下污水厂的多功能巡检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自行对地下污水处理设施和设备的状态巡检,实现了污水处理厂的高效安全的运行。我们(自行)开发了智慧排水管理系统,通过应用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构建‘源、网、厂、海’一体化的水环境运行管理体系。”
近年来,厦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城市污水治理作为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的重要抓手。作为厦门市治水主力军,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致力于打造低碳、智慧、美观、安全、高效的“环境友好型、资源集约型”污水处理设施,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细化运营等手段,实现了污水高效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碧涛拥海来。厦门,这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其风姿魅力既源于天成,更来自后天努力。正是“系统治理、建管并重”的执着追求,使得厦门在全面推进污水治理提升,建设美丽家园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王艳艳
厦门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全域高质量高标准启动并推进污水治理工作。
筼筜水质净化厂位于享有“城市会客厅”美誉的筼筜湖畔,是厂城融合、科技创新、空间利用、绿色低碳等在城市水质净化厂中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见证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这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的成功实践,也亲历了高水平生态修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巨变。
2019年以来,厦门市紧紧围绕“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的目标,按照“全收集、全处理”的要求,实施污水处理“三个一百”行动。
西柯水质净化厂采用“全地埋+地上绿地”的建设模式,集污水处理、城市绿化等功能为一体。厂区屋顶布置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既实现水质净化厂运行能源供给的清洁替代,还有效减少了水环境与空气环境污染。
厦门市政环科公司副总经理欧阳荣富在纪录片中介绍到:“这个光伏上了之后,我们整个建设的投资量又很少,每天又能为我们整个厂的用电节省比较可观的一个用电成本。”
像西柯水质净化厂这样的绿色低碳场景,在厦门市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中已是常态。2019年以来,厦门根据“集中为主、分散为辅”的原则,全力推动16个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全市大型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能力由2019年的91万吨/日提升到211.5万吨/日,实现了量和质的飞跃。
与此同时,厦门按照厂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要求,系统梳理并推进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项目建设。2020至2024年间,市区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长达756.83公里,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一项项举措
见证了厦门在污水治理中的自我挑战
一组组数字
诠释了厦门在污水治理中的使命担当
排水管网雨污分流“三步走”治理
更是厦门高质量、高标准、全链条
系统化推进污水治理的主动作为之一
在厦门,污水治理不仅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强调后续的管理和维护。排水管理进小区“双管长”制度便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厦门市政环科公司总工程师马聪在纪录片中介绍到:“首创了叫‘双管长’制的一个机制,是由我们排水公司进行(安排人员做)排水管长,还有我们的社区的工作人员做了社区管长,这种‘双管长’制,也是我们能顺利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这个工作的重要创新之举。”
“双管长”对排水管网、排水户进行日常管理的工作模式是厦门推动小区排水管网专业化、标准化、常态化管理的真实写照,也是厦门排水管网雨污分流“三步走”治理模式的关键一环。
从2020年在福建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并实践“溯源排查、正本清源、排水管理进小区”的源头雨污分流“三步走”治理模式,到实现“污水入厂、清水入河”的目标。短短几年间,厦门在排水管网溯源排查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实施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已完成正本清源改造面积315.85平方公里,并逐步将859个小区移交专业排水公司管养。
在污水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厦门也在再生水利用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厦门山海健康步道,将前埔水质净化厂再生水作为绿化浇灌和消防的主要水源,是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个典范。
厦门市政环科公司副总经理黄自文在纪录片中介绍到:“厦门市非常重视再生水的回用。我们在新建水质净化厂规划选址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再生水应用的布局。2024年我们再生水回用量达到2.13亿吨,回用率达到36.28%。”
厦门山海健康步道仅仅是厦门市再生水利用的一个缩影。从国家5A级景区厦门植物园到埭头溪,再到怀远湖,一系列再生水循环利用示范项目在不断推进,不仅为污水再生回用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更为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注入无限动力。
用担当诠释初心
用实干践行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上
厦门市政环科公司将持续讲好人水和谐故事
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厦门市政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