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水利部门获悉,为了确保民生需求,通过大水网建设,构建原水供水“双网”体系,形成水库水厂“联调”机制,促成跨区域“互济”格局,多措并举抗旱保供水。近日,宁波市喜捧浙江省第22届水利“大禹杯”金杯奖。
据介绍, 宁波超前谋划,构建原水供水“双网”体系,通过引调水工程建设,将水库和主供水厂串成“大水网”,实现多水源联调、多管道联网、多水厂联供,特别是绕城市一圈的供水环网连通各大水厂,提高了高速供水保障水平。 据了解, 宁波通过大水务改革,实现了从形成集蓄水、输水、制水、供水、净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于一体的水务全产业链统一行业管理。同时, 在确保本市26座大中小水库承担主要城镇供水水源保障的基础上,跨区域引调水,弥补了区域之间水源不平衡, 尤其是新昌钦寸水库引水工程和曹娥江应急取水项目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水务生产、运营、管理、服务全面改革, 按照“全面覆盖、同网同价、优质可靠、保障需求”的供水总目标,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优化水处理技术, 釆用超滤膜制水新工艺,水质检测项目已达到了106项,实现了与新标准的接轨;集成城市水利行业数据资源,构建“观水一张网、治水一张图、管水一平台、兴水一盘棋”新体系,从生态引水、集约制水、智慧供水、科技排水、全员节水,实现了城乡“同网、同质、同服务,确保了城乡供水的安全品质。同时,横山水库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全国首份水库超蓄风险保障,为全省乃至全国防洪防灾救助提供了参考范例。科技兴水, 提升品质,全市年度水利科研推广资金突破1亿元,成功入选全国智慧水利先行先试第一批试点城市,宁波市国家级水管单位验收的水库数量达到8座,占全国创建总数的13%,水利投资连续三年破百亿,居全省第一。(魏光华 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