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23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93届年会在成都召开,开幕式现场签署发布了《世界成都宣言:大坝在能源转型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宣布了国际大坝委员会创新奖获奖名单。
让全球听见《世界成都宣言》
在宣言开篇中,明确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更加安全、生态、智能的水库大坝;在“不断变化的世界”章节中,提出了极端气候事件对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江河生态安全的严峻挑战,提出要应对极端气象事件的挑战水库应具备更强大的蓄水能力,实现对江河径流的有效调蓄,更好地保障防洪、供水、粮食安全,以及确保一定的生态流量以维持下游河段、三角洲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在“水库大坝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促进能源转型”章节中,突出了水库大坝在推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指出水力发电在新型能源体系中应当发挥更重要的稳定性功能,以及强调大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在“水库大坝在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章节中,提出了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条件下洪水频率的不确定性,提高大坝安全标准。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水库大坝建设质量和水库运行科学调度的水平,提高水库大坝抗御极端气候事件的韧性。
在“建议采取的行动”章节中,呼吁大力提升水库库容和蓄水能力以保持水库大坝的功能发挥,呼吁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提升智能化水平,优化水库运行调度,从而增强水库大坝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事件的能力等。
中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
据悉,国际大坝委员会(英文简称 ICOLD)于1928年成立,是国际坝工领域最具权威的国际非政府学术组织,秘书处设在法国巴黎,目前共有106个国家会员。国际大坝委员会每3年举办一届大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其中3年一届的大会已成为国际坝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宣言是国际大坝委员会成立以来发布的第四个世界宣言。第一次是2008年发布了《世界宣言:非洲能源与大坝可持续发展》;第二次是2012年发布了《世界宣言: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第三次是2019年发布了《世界宣言:大坝安全》。
共享大坝工程先进技术成果 大会嘉宾点赞成都
“几天前,一些与会专家参观了四川的在建水电项目,大家对此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表示,四川在国际坝工领域处于引领地位。
中外专家学者共同参观技术成果展示
相关数据显示,四川全省共建有各类水库大坝8000余座,建成和在建的200米到300米级的超高坝,就有乌东德、白鹤滩、锦屏一级、双江口等10余座,占到了中国超高坝总数的一半,让四川成为全球大坝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和新技术的试验场。
国际大坝委员会秘书长弗雷德里克·高力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了解到成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宏大水利工程,这让他非常惊叹。
国际大坝委员会秘书长 弗雷德里克·高力格:都江堰水利工程非常棒,它的设计和构思都很巧妙,2000多年了依然起到灌溉和防洪还有抗旱的作用。成都人民的智慧超乎我的想象,这对世界各地大坝建设,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据了解,国际大坝委员会大会每3年举办一届,是国际大坝工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活动,此前已举办27届。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理事长 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组委会副主席 矫勇:这次大坝盛会不仅是要宣传中国大坝的成就,还有宣传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当中的成就,让国外的嘉宾能够看到中国老百姓在中国式现代化当中幸福的生活。这次成都做得非常棒,给你们点赞。
我国大坝装机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此外,记者从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上了解到,我国水库大坝数量及装机规模已居世界第一,在应对气候风险中形成了系统性解决方案,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大坝9.4万多座,数量及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一,水电装机4.36亿千瓦,年发电1.42万亿千瓦时,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7%。
国际水电协会董事会主席 安东-路易斯?奥利维尔:中国不仅在水电安装率方面领先世界,更重要的是在水泵蓄能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前,全国水库总库容近1万亿立方米,防洪库容超1856亿立方米,水库年供水量2700亿立方米,7300多处大中型灌区灌溉5.32亿亩农田。
(来源:成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