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水投排水公司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工艺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研究。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度广东省市政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成果发布会上,公司共有1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高东炜、余昀同志获评“2025年广东省市政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优秀发布者”,充分彰显了公司的科技创新实力,为广州水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等奖成果
研制一种清淤作业收线管辅助装置
水下清淤机器人作为泵站、渠箱、集水池等有限空间作业的新型装备,具有清淤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为解决作业过程中传统人工收放线缆易发生卡顿和磨损,线缆与吸污管体积大、管线长,依靠人力拖拽耗时费力,影响清淤效率等痛难点。小组从传统“水井轱辘”结构获得灵感,研制出一种清淤作业收线管辅助装置,该装置通过滑轮结构、固定结构和限位结构实现线缆与吸污管的同步导向收放,收线平均速率从2.61cm/s提高至5.3cm/s,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初雨泵站等5个不停产清淤项目。
降低水下清淤机器人抽吸系统故障率
为解决作业过程中水下清淤机器人抽吸系统故障频发问题,小组实施“材料革新+防缠绕设计”双重技术升级,采用高硬度材质重构叶轮,并在叶轮前缘加装高强度锯齿装置,通过物理切割有效阻断纤维、塑料等异物缠绕,显著降低卡塞故障率。
基于AGV系统的小型智能斗式清淤设备的研发
针对城中村巷道狭窄,排水管井清淤难度大、范围广、效率低等问题,小组创新研发小型智能清淤设备。该设备集成集料、装料、动力、控制、安全五维模块,以电力作为驱动能源,采用轮式结构穿梭街巷进行作业,实现合清淤和污泥转运于一体,应用范围覆盖城中村中大部分的检查井。实现无线遥控和本地操作双控模式,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为畅通“地下动脉”保驾护航。
一种吸污辅助爬行机器人的研发
为打通渠箱、泵井等需潜水蛙人高危作业,以及大管径管网清淤效果差的痛点难点,小组创新打造的一款吸污辅助爬行机器人。吸污机器人具备携吸污管下井进管越障爬行、可视化清淤的能力,与高扬程吸污车搭配使用,形成“机器人+吸污车”的创新养护解决方案,实现高效养护、机械化代替潜水蛙人有限空间作业,清淤效能与作业安全性双提升的目标,在行业内形成新业态,具备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智控新能源泄洪闸启闭系统研发
为系统提高泄洪阀自动化、精确化、信息化水平,小组在不变动传统泄洪闸原有基础结构的前提下,利用光伏供电实现泄洪闸的远程及自动化启闭,具备能源自给自足、智能分析、动态实时数据传送等实用功能,可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泄时因恶劣天气人工操作风险、人工成本高、时间成本等难点痛点问题,为持续守护城市管网“血脉”提供精准助力。
本次成果发布会公司还斩获6项二等奖和1项三等奖,这些获奖成果涵盖了管道回填技术创新、泵站自动监测系统、泄洪闸优化技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施工工艺改进等多个领域,既展现了基层团队的创新活力,又彰显了公司质量管理创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发展格局。
站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广州水投排水公司将持续以QC活动为抓手,让创新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我们期待,这些闪耀着工匠智慧的创新成果,能在更多排水场景绽放光芒,为构筑超大城市韧性排水体系注入高质量动能,让“水清岸绿”的城市愿景照亮每个角落。
(来源:广州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