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载誉归来!听遍城市“心跳”的人,值得这枚勋章——镇江水司李迪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务要闻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江苏省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测漏队队长李迪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份殊荣不仅镌刻着李迪近20载躬耕管网的坚守,更凝聚着全体镇江供水人守护城市“脉搏”的共同信念。

镇江1.jpg

1986年出生的李迪,现为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测漏队队长、王祥服务队队长,管道工技师,曾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镇江市劳动模范”“市级青年文明号”号手、“镇江市匠人匠心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勤学苦练,争做测漏排头兵

人们常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18年前,刚刚踏出校门的李迪就成为了一名供水人,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与管道测漏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20岁出头的他对这份需要常年深夜户外作业、工作强度大的职业还不是很适应,是师父李静带他熟悉线路、掌握测漏技术,老一辈供水人的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测漏工作除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多的需要大量实践操作来积累经验。当时市区老旧管网基本位于街巷胡同,李迪每天下了班就拎着仪器徒步走街串巷,熟悉线路,分辨声音,平均一天走路达10公里。

镇江2.jpg

远大志向立于心间,这一干就是近二十年,镇江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镇江供水的每一处管网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在岁月的历练下,他和测漏仪成为了朋友,不断在观察中学习,在总结和练习中提升,工作以来他带领团队测出管网漏点4500余处,个人测得1500余处,节约供水成本近千万元。

吃苦耐劳,争做模范带头人

每天深夜,当城市里的人们逐渐进入梦乡的时候,李迪就开始了测漏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时,他始终冲在前、做表率。

2024年的农历正月初二,谏壁镇区水量异常增高,在初步判定为镇区主供水管道漏水后,李迪当即放弃休息,从丹徒区辛丰镇的亲戚家赶往谏壁镇区,并于三十分钟内抵达现场,架上测听设备沿主管道走向反复比对耳机中传来的漏水声。掀开马路中间的污水井,清澈的自来水在污水井壁周边咆哮地冲击着。“这么大的漏量肯定是管道横向断裂,而且是水包管。”李迪边查,边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着。李迪和他的队员们立刻采用钻孔听音法,边打孔边听声。由于地下管线纵横交错、错综复杂,加之主供水管道管位较深,给钻孔听音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经过两个多小时艰难钻孔20多个孔洞,对每个孔洞下面的漏水声由远及近比较,成功在下午17点精准锁定漏水点。此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李迪和他的队员们已经浑身是汗,瘫坐在马路牙上,腿脚早已不听使唤,后经过专业抢修人员争分夺秒开挖、修复,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抢修,将对用户的影响降至最低,也让谏壁镇区的群众能够安安心心过个开心年。

以身作则,争做时代铺路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测漏队队长、王祥服务队队长,李迪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不仅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同时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带领着身边的年轻人,铺设一条有利于一线工人实现价值的前程,一条有利于青年人才大有作为的前程。

镇江3.png

为提高明漏定位准确率,他潜心实践,一次又一次地深入爆管现场,仔细研判各类相关数据,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碰到比较复杂、难度系数大的定位,就开展技术练兵,共同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同时他还积极走出去,与先进地区供水企业积极沟通取经,并将先进经验运用到团队管理中,创新团队管理思路、创新考核方法,提升队员们的积极性和职业综合素质能力,测漏队的测漏效率连年提升。同时,在公司开展的“匠心青蓝”青年培养活动中,李迪和测漏队两位新进队员结对,手把手教授如何使用听漏仪器,如何辨别不同的漏水声音,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漏水点,同时为了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理论+实践”的模式给他们“加课”,如今两位新进队员已经能够独立承担测漏任务,在遇到复杂情况时,也能展现出较好的应变能力和处置能力,具备了一名优秀测漏员的职业素养,2024年两位队员共测漏点330余处,其中一人还获得了城镇供水管网漏水探测、评估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初心不改,争做志愿服务者

作为王祥服务队队长的他,也是一名镇江市京口区第十届人大代表,他将镇江供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工作始终,用工作成效回报人民的信任。

他经常志愿为孤寡老人等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免费提供上门测漏、维修服务,帮助老百姓解决漏水、水量小、无水问题,维修内部管道等问题千余次。在他的带领下,王祥服务队在全省200多个志愿服务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银奖,被省市多家主流媒体争相点赞,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赞许。

责任就是使命,担当彰显价值。站在新的起点,他始终与镇江供水事业共成长;起步新的征程,他一如既往立足岗位,用一份专注打磨精益求精的品质,用一份匠心焊接创新创效的成果,用一份坚守书写供水工匠的追求。

(刘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