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成都正式入汛。当蜀地特有的潮润空气裹挟着雨情预警信号袭来,兴蓉市政公司数据中心副主任芮胜阳和团队早已进入防汛状态。1250套由他们自主研发的感知设备如同星罗棋布的哨兵,将城市“地下血脉”的每一次脉动转化为跳动的数据流。在调度中心大屏幕前,全市各监测点位的运行情况尽收眼底,城市排水防涝的智慧化管理正在实践。
革新:用技术攻克治水“硬骨头”
排水管网是城市的“地下血脉”,其运行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年轻的环境技术工作者,2021年,芮胜阳带领团队锚定痛点,以技术创新破局。针对排水行业感知设备功耗高、适应性差等痛点,他牵头成立智能感知创新工作室,自主完成液位、水质感知设备研发集成并持续优化,成功将感知设备及运维成本降低80%以上。2024年,排水管网感知设备完成产品化包装,已在成都市推广应用1250套,为集团增加产值超1000万元。
感知设备标准产品
针对污水入河溯源成本高、耗时长的问题,芮胜阳组织推进溯源感知设备集成及配套溯源算法研发工作,首创污水下河快速溯源解决方案,突破行业技术瓶颈,实现污水下河快速溯源,问题区域智能锁定。该技术已获3项国家专利,被《四川日报》专题报道。
溯源设备标准化产品
针对大管径污水管道病害检测断水难及病害诊断精度、效率提升的行业难题,他牵头推进《排水管网排水管网检测与病害智能识别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项目》科研课题,成功实现排水管网检测机器人带水状态下病害精准识别,病害召回率95%以上,识别准确度75%以上,推动排水管网病害检测效率迈入新阶段。
排水管网带水检测机器人
赋能:数字化转型的“探路先锋”
在集团“数字强企”战略指引下,芮胜阳始终坚守在排水管网运行管理及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应用的第一线。
他带领团队,全面整合GIS、工控、工单、感知、视频监控等多种数据资源,精心打造智慧排水综合管控平台,实现成都市中心城区排水管网“一图统览,一网统管”,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智慧排水综合管控平台
他牵头系统梳理排水管网及下穿隧道设施和运行数据资源,形成4个一级数据仓库和32个二级数据仓库,覆盖516亿条数据;开展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构建“一个中心,两个机制,N个场景”数据管控体系,实现数据的统一汇聚和集中管理,为公司的大数据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平台
突围:厚积薄发,创新成果“多点开花”
2022年:牵头开展的排水管网物联感知系统集成项目获集团技改技革项目技术创新成果奖。
2023年:获集团“环境先锋工程”先进个人称号;“污水下河快速溯源解决方案”获集团职工创新创效成果二等奖,“市政管网智慧监测建设项目”获三等奖。
2024年:参与申报的《成都市汛期城市韧性安全智慧管理系统》入选住建部2024年城镇水环境治理类智慧水务典型案例;总结形成《排水管网全场景数据要素提质增效解决方案》,斩获“数据要素×”大赛四川赛区绿色低碳赛道一等奖,并入选四川省2024年“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带领团队研发形成污水下河快速溯源、隧道积水监测及联动处置等2项解决方案,获得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数据要素×”大赛四川赛区绿色低碳赛道一等奖
2025年“创新引领,科技治水”新蓝图
荣誉背后,是更远的征程。2025年,芮胜阳已锁定新目标:
推动排水管网运维管理的智能化转型,实现排水管网运维从“被动抢险”向“主动防控”的转变,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构建排水行业智慧大脑,为技术人员提供快速、精准的决策支持,提升排水管网运维管护质效。
加速排水设施运维管理数字化升级,推动行业向精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从智能感知设备到污水溯源,从带水检测到排水管网一张图,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重定义城市防汛的边界。芮胜阳也在一次次的技术攻坚中,从青涩技术员逐步成长为集团的劳动模范。他深知守护碧水蓝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展望未来,他将以创新为剑,数据为笔,继续挥洒智慧与汗水,持续守护城市的水脉网络。
(来源:成都环境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