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南京排水设施运营中心:“三化”升级构筑城市水生态屏障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排水卫士

近年来,江苏南京排水设施运营中心通过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正实现从传统模式逐步迈向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新阶段,为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民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向“质”而进,打造排水行业新标杆

为保障排水设施的稳定运行,中心以“高”着手,定时定期对城市污水管网进行检查、维修、改造,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保障居民生活质量作出应有贡献。

高标准要求。自2019年以来,中心先后制定、修订《排水设施养护管理办法》《泵站运行管理手册》等多项标准办法,规范操作流程、提升运行效率、保障设备安全、延长设备寿命、应对突发事件、优化资源配置和决策,提高了泵站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高质量管理。为优化设备管理流程,中心建立了排水设施运营管理系统,汇总调度管理、泵站管理、车辆管理、养护、巡检等多个功能模块,建立“一站一档”“一路一档”“一机一档”,做到养护巡查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问题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

高科技养护。中心不断加大对先进养护技术的研究支持,多样化发展养护技术。近三年新增购置了两套高扬程不锈钢永磁泵,6台便携式氨氮仪等设备,9台抓泥车、吸污车等机械化养护车辆,检测、养护手段进一步向机械化转型,降低养护成本,提高养护质量,保障操作安全。

高水平科研。近年来,中心形成了一体化悬吊式调排平台等一批实用新型专利,为企业高效发展注入新动能。与此同时,开展不停产(水下智能)机器人研究,可有效解决截流沟和泵站前池人工清淤作业空间受限、安全风险高、污水外溢等问题,实现“人不下井、泵不关停、路不开挖、水不断流、泥不落地”的目标。

乘“数”而上,激活排水行业新动能

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实现城市排水业务智慧管理、智能调度等工作的基础工具,正在推动排水管理迈入“生产数据可视化”时代。

立体化收集,实现精准导入。自2018年开始,南京结合原有排水管线测绘及工程竣工资料,对主城排水管网的连接关系、井室坐标、井底标高等信息进行专项测绘,初步形成“污水管网一张图”。结合排水管网日常运维管理,通过竣工图复核比对、现场实地研判,利用管道内窥检测手段了解排水管网质量情况,核对更正原有资料并补充新增管网,共计更正点位286处,实现管网数据的动态更新管理。

实时化监测,实现动态监控。延伸“污水管网一张图”,在43座污水泵站以及365个重要污水管网节点设置液位计400套、流量计76套、水质检测设备46台、视频监控418处,并在平台上导入泵站、管网等设施基础资料、运行状态、运维记录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实现对各类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动态展示。

可视化建模,实现精准运维。利用平台实时监测预警功能对主城区污水管网及泵站可视化建模,结合平台预设调度方案,可实现实时预警提示,智能辅助调度,通过对溯源功能的实际运用,可对低浓度污水上下游井位逻辑关系联动分析,缩小排查范围,精准定位外水入侵点。

逐“绿”而行,绘就排水行业新画卷

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防洪水”“挤外水”“补清水”,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标本兼治、久久为功,绘就一幅南京幸福河湖新画卷。

挤外水。围绕河水、地下水、雨水、自来水、其他水,重点关注过河管、沿河管、截流设施、检查井;加强截流设施以及雨污混接点管控,严控新增、削减存量;采用工程开挖以及非开挖修复措施,加快推进缺陷污水管道及检查井整治维修,推进供水管道暗漏定位及修漏,大大减少外水进入污水系统。

防洪水。立足于养护巡查本职工作,强化设施维护保养,增加污水管道养护巡查频次。同时,结合历年漫溢点位情况,有序开展漫溢点位专项整治,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人员进行值班值守,及时处置漫溢险情。

补清水。精准高效调度大树根闸、武庙闸、和平大沟闸、太平门闸,七桥瓮、南河引水泵站,实现内金川河、内秦淮河、城北护城河、香林寺沟、友谊河、南河等一众城市主要河道活水畅流,为全市河道水环境改善和断面水质达标提供支撑,也为周边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观感体验。

(南京排水设施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