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县委书记谈节水】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委书记王涛:统筹兼顾 系统施治 奋力谱写节水治水新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节水先锋

邢台市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总面积1110.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845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68.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2%、全省平均水平的22.3%。近年来,宁晋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  以系统机制保障科学节水

宁晋县坚持把节水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内容,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成立由副县长为召集人、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节约用水工作体系;制定一系列制度政策,为科学管水、治水、节水提供制度保障,努力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总目标;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明确城镇开发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坚守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生态底线,严把能评、环评关,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

细化节水措施  以精细管理实现节约集约

宁晋县始终把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作为重要任务,严格落实年度用水计划和用水定额全覆盖,不断加强取用水监管,全力推进农业、工业、城乡生活等重点领域节水,着力提高再生水利用率,2024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2.16亿立方米,实际用水量为1.9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指标为71.1立方米,实际完成57.6立方米。

科学措施促进农业节水。充分应用喷灌、滴灌、管灌、水肥一体化等先进节水技术,大力调整种植结构,累计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70.54万亩,实施地表水灌溉项目14.56万亩,实施季节性休耕、旱作雨养、耐旱作物种植等37.67万亩,小麦节水品种及稳产配套技术实现县域全覆盖。

创新技术提升工业节水。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广工业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建立水耗协同机制,开展水平衡测试与节水培训,全面提升企业用水效率。近年来,宁晋县创建国家级节水企业2家、省级节水型企业1家、省级节水型园区1家、市级节水型企业5家、县级节水型企业21家、绿色工厂362家。

统筹管理带动城市节水。推广节水器具,生活节水器具市场占有率100%,城镇居民生活节水器具使用率达100%,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推进供用水设施节水改造,更新改造公共供水管网;建成“智慧水务”城乡一体化管控平台,推动城乡供水智能监管、智慧节水,全面实施城镇居民阶梯水价、城镇非居民用水累进加价制度,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8.96%。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工业企业、小区、机关事业单位等105个节水载体,其中节水型公共机构52家、节水型居民小区15个。

升级改造提升再生水利用。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城区环卫、喷洒、绿化等全部使用再生水,实施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和技改项目、中水回用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提升工业再生水利用率。2024年全县再生水利用总量为830万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达到56%以上。

坚持统筹兼顾  以改革举措加强过程管理

多措并举加强取用水监管。对全县工业、服务业、供水行业等非农用水单位实施系统式、台账式动态管理,坚持按月(季)核定水量,为税务部门征收水资源税提供依据,对超计划、超定额用水行为提请税务部门按规定加征水资源税,对超计划30%的单位督促开展水平衡测试;建设农业灌溉“以电折水”典型监测站、深层农灌取水井在线计量设施,切实加强农业用水精准计量;充分利用“双随机”和常规巡查制度,查处各类违规取水行为,确保取用水规范有序进行。

结合实际充沛多水源供给。实施跨区南水北调水权交易,增加南水北调水源供给;实施滏阳河调蓄工程(平原水库)项目,设计库容701万立方米,通过有序拦蓄雨洪水,调蓄引调水,多源互补、蓄泄兼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地下水开采,充实县域地表水水源。

丰富内容做好节水宣传。建设节水教育科普馆、节水主题教育公园,充分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节点,组织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五进”活动,引导公众增强节水意识,充分调动公众支持、参与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节水、爱水、惜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宁晋县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节水改革,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统筹用好多种水源,进一步增加地表水供水量,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来源:河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