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特别的机器人清淤试验在福建福州国光排涝站内正式拉开帷幕。此次试验由福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携手产学研合作高校福建理工大学共同实施,旨在全面检测清淤机器人在复杂工况环境下的实际表现。在试验过程中,清淤机器人原型机在泵池内顺利完成多轮吸污作业,其在作业期间所展现出的各类工况特征,为后续设备优化升级明确了关键方向。
校企联合攻坚 破解清淤难题
国光排涝站作为福州市重点排涝枢纽,在城区防洪排涝工作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然而,长期以来,其泵池饱受淤泥沉积、垃圾缠绕等运维难题困扰。
为提升清淤效率,降低人工清淤所面临的潜在风险,2024年,排水公司与福建理工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联合研发适配复杂工况的智能清淤机器人,期望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精准攻克泵站运维过程中的难题,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的高效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多方协同联动 实战检验技术
当天上午9时许,试验正式启动。在吊车的辅助下,清淤机器人原型机缓缓进入深达9米的泵池底部。排水公司调派的两辆最新型号吸污车同步就位,配合机器人进行淤泥抽排作业。试验过程中,技术团队模拟了泵池不同区域的清淤场景,包括浅层浮泥清理、板结淤泥破碎、大体积垃圾分离等。排水公司技术、运行团队全程观摩设备运行状态,并与福建理工大学的试验负责人深入交流设备性能参数。
三大痛点浮出 共商破题关键
尽管试验初步验证了清淤机器人的基础功能,但在两个小时的实战测试中,设备在运行稳定、绞吸头抗干扰能力、管道布局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场景适配性问题。针对上述短板,排水公司与福建理工大学的联合技术小组现场研究,初步确定了开发模块化移动平台、重构绞吸系统防缠绕设计、集成泥水分离功能三大技术升级方向,这些改进将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清淤效率。
“传统清淤作业依赖人工作业,存在效率低、风险高等问题。此次试验标志着我们在泵站智能化运维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排水公司技术团队负责人表示,“通过与福建理工大学的深度合作,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套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智慧清淤解决方案。”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特种作业设备的场景适应能力已成为衡量城市基础设施运维水平的重要标尺。清淤机器人研发承载着传统排水设施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使命。此次试验不仅检验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可行性,更为排水设施自动化清淤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范本。
排水公司技术团队负责人表示,“技术创新没有捷径可走,今天的每个技术难点都是明天的突破方向。排水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联合产业链伙伴攻克‘卡脖子’难题,助力福州排水设施迈向智能化、高效化的新阶段,为建设韧性城市贡献水务智慧。”
(陈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