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滕 水
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高度重视节水工作,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完善节水机制,坚持综合施策、强化管理、统筹调配,在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2020年9月,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现场考核验收。
一、坚持规划引领、宣传先行,不断夯实节水“强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设立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全市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等工作,大力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为节约用水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编制《节水专项规划》《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建立了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节水统计等工作制度,配套出台了节约用水、二次供水、排水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为城市节水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宣传节水知识。组织开展节水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小区等活动,拍摄节水宣传片,建成节水主题公园,让广大市民参与到“节水、惜水、爱水、护水”中来。
二、坚持综合施策、严格管理,努力推动节水“全覆盖”
一是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强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83亿方,万元GDP取水量年降低率超5%。严格推行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制度,执行居民生活阶梯水价。2018年以来,依法增收加价水费190万元。规范取水许可秩序,依法封停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281眼。
二是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节水型小区、单位创建活动,妇幼保健院、人和天地小区等32个单位、小区荣获省级节水型单位称号,节水型单位和小区覆盖率分别达到40.18%和19.24%。
三是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加强用水企业远程监控管理,积极引进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减少污水排放量,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7.16%。新源热电、滕州烟厂、东方钢帘线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节水型企业,节水型企业覆盖率达到49.83%。
四是推进管网漏失率控制。近两年完成老旧管网改造17公里、“一户一表”改造4000余户,加强管网巡查检漏,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网漏失率降低至9.8%。
五是推进水价改革。本着“统一调配水源、统一价格标准、统一市场管理、统一水费核算”原则,统筹各类水源供水,执行工业水价每方1.93元。加快实施水资源费改税,强化污水处理费等各类水规费征收,连续两年各类水规费及工业供水总收入突破2亿元。
三、坚持统筹调配、循环利用,创建节水管理“新模式”
一是实施水源置换工程。先后实施马河水库、岩马水库、户主水库、南水北调等供水工程,利用河库地表水及再生水,置换企业取用的地下水,优先满足城乡居
民生活用水需求,实现了地表水、地下水、客水、再生水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
二是实施非常规水再利用工程。建成城区3座污水处理厂,实施了新源电厂再生水利用工程,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提水泵站工程,可向墨子湖、城郭河日调再生水8万方,既净化了河道水质,又保障了生态用水。停止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取用自来水,全部置换成北郊排水站及5处“水鹤”取水点的再生水,年节约优质地下水60余万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成海绵城市面积12平方公里。
三是实施“共享蓝管”基坑排水新技术。按照“清水入河、污水入管”的原则,结合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为解决基坑排水问题,大力推广共享蓝管排水系统,实现了基坑排水的有效利用。目前,全市共实施老街、城市综合馆等7处项目6.8公里“共享蓝管”工程,每天给城区内河注入2.3万立方米的洁净水源,有效减轻了污水处理厂负担,优化了河道水生态环境。今年又对共享蓝管进行了提升改造,将基坑降水通过“水鹤”工程回用于市政园林,实现综合利用。今年3月16日,滕州市“共享蓝管”基坑排水技术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