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基层党建与供水服务的融合创新之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风采

■巨鹿县供水服务中心

水是生命之源,供水安全作为民生保障的生命线,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供水服务中心党支部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贯彻党中央及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在河北省、邢台市水利行业协会的专业指导下,紧扣“让群众喝上放心水”的核心使命,创新构建党建赋能融合机制,通过思想铸魂、组织强基、制度固本、作风护航四维联动,全面提升城乡供水规范化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民生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形成了具有示范价值的基层水务治理样本。南水北调水厂先后获评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农村供水工程,全省仅两处,全市唯一一处;代表全市在全省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暨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全市唯一;列入全省农村供水县域统管试点县,全市唯一。

一、以学铸魂,凝聚供水事业奋进力量

(一)丰富学习载体,强化理论武装

巨鹿县供水服务中心将“党建+学习”作为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的核心目标。每月第一个周五固定为党员活动学习日,开展“四统一  七结合”主题活动,实现学习时间、内容、形式、要求的统一,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供水业务知识、行业法规、职业道德等多方面有机结合。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学习平台,鼓励党员通过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习平台、河北基层大讲堂开展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学习活动,拓宽学习渠道,提升学习效果。

为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使命感,近年来,中心党支部先后组织全体党员赴抗大陈列馆、冀南暴动陈列馆参观学习,观看红色电影、组织红色志愿活动等多形式,让党员同志们深刻领悟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激发党员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为供水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聚焦思想引领,践行初心使命

中心始终将思想建设与供水服务紧密结合,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供水工作对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主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国家安全教育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农村,开展供水知识科普、安全宣传等活动,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以实际行动诠释供水人的初心和使命。

二、强基固本,打造供水一线坚强堡垒

(一)创新党建模式,助力项目攻坚

面对复杂艰巨的项目建设任务,中心创新推行“党建+项目建设”新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体干部职工不畏艰难,党员同志更是勇挑重担,主动奔赴项目施工一线。在隔离点建设项目中,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立党员先锋队,带头奋战在施工最前沿。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隔离点建设项目提前7天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展现了供水人在关键时刻的担当作为。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为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中心加强供水服务队伍建设,组建共170余名成员组成的4支专业化管护队伍。在队伍组建过程中,注重党员的引领作用,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担任管护队伍负责人。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管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党员们在培训和竞赛中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分享工作经验和技术心得,帮助其他成员提升业务能力。

如今,这支专业化管护队伍在供水设施维护、应急抢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确保了全县供水设施的稳定运行。

三、规范管理,保障供水工作有序开展

(一)完善责任传导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中心坚持“双融双促”,推动党风廉政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建立三级责任传导机制,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层层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岗位,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聚焦民生痛点开展专项整治,针对违规吃喝歪风、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等进行重点治理。建立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即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以“小切口”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党纪学习教育活动期间,热别邀请县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组负责人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辅导,通过案例式教学深化“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实效,推动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责任考核制度,将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内容,与绩效、职务晋升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健全考评问效体系,强化农村供水管理

为加强农村供水管理,中心出台《巨鹿县供水服务中心岗位目标绩效管理办法》和《巨鹿县农村供水协管员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健全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将饮水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三级责任人”,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纳入对责任人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对责任人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对表现优秀的责任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通过完善考评问效体系,实现了农村供水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保障了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

四、真抓实干,提升供水服务质量水平

(一)加快老旧管网改造,改善城区供水条件

为解决城区老旧管网问题,近年来,中心将供水老旧管网改造作为重点工作攻坚推进。积极争取上级债券资金4000余万元,组织实施巨鹿县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项目(二期)工程。在改造过程中,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作风,仅用5个月时间就新建、改造供水管网约103公里,让运行超四十年的老旧管网顺利“退休”。

改造后的城区供水水平得到质的飞跃,漏损率显著下降至7.8%,水质合格率达100%,水量不足、水压不稳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巩固和提升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局面。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障冬季供水安全

冬季供水安全是供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中心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饮水安全问题处置工作方案,成立抢险抢修应急工作小组,落实24小时双岗应急值班值守制度,组织开展全方位排查,对水厂、供水站加药间、泵房等设施采取防寒措施,对外露的泵体、管道、阀门、水表等进行保温、防冻处理。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冬季供水设施的安全运行,保障了居民的正常用水。

同时,新配备4辆农村供水抢修应急车辆,每年不定期组织开展“危化品泄漏”“供水爆管”等应急演练,极大地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五、精准发力,推动供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科技创新,提升供水水质检测能力

中心注重科技创新在供水业务中的应用,近年来,加大水质检验全覆盖能力建设。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配备7名专业水质检测人员,同时,配备国内先进的供水生产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消毒设施和水质检测设施,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巨鹿县南水北调水厂完成原水日检8项、出厂水日检12项、月检24项;由第三方对出厂水月检39项、年检93项水质指标。自2018年起,在全县291个行政村开展末梢水水质检测工作,检测结果通过多种渠道定期公示,确保居民用水安全。科技创新为供水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了居民的用水满意度。

(二)降本增效,优化供水运行管理

在运行管理方面,中心通过优化供水调度、加强设备维护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新增4台智能双驱高频变速泵,自动匹配泵组运行频率与管网压力需求,实时监测供水管网的压力、流量等参数,实现供水调度方案的精准化调控,有效达成节水节能双目标。加强对供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建立设备档案,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

同时,加强对供水成本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通过降本增效措施的实施,提高了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人民满意的供水事业任重而道远。下一步,中心党支部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尺,细化工作措施,不断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以更高水平推动巨鹿供水事业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