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遂宁市大英贵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竞得大英县卓筒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150亩桃林5年经营权,实现遂宁市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零的突破,迈出了新时代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第一步。
卓筒井小流域面积20.77平方公里,涉及卓筒井镇秀才、关昌、蓄金、槐花、福兴、为干屏、吴家桥共7个行政村。根据全国第二次遥感技术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勾绘,小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4.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68.8%。其中轻度流失面积3.43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24%;中度流失面积7.39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51.7%;强度流失面积3.47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24.3%;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878吨/平方公里a,年土壤侵蚀总量为5.54万吨,属中度侵蚀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方式以面蚀为主。(项目治理前情况)
流域水力侵蚀面
2021年,中央和省级财政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工程落地大英县卓筒井小流域,小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9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79.85公顷(含石坎坡改梯39.66公顷,土坎坡改梯40.19公顷),经果林44.85公顷,封育治理228.89公顷,保土耕作1075.41公顷,修建排灌沟渠2.3公里,蓄水池2口,沉沙凼17口,生产便道2.2公里。
流域项目治理过程中
项目实施后,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0%以上,年保水量达到146.39万立方米,年保土量达到3.94万吨,林草覆盖率约为76%,河道生态岸线比例达66.4%,流域出口水质达III类水标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土壤的保水保土性能增强,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流域治理和生态景观双重收益,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为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2〕68号)精神,当地根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SL/T534-2023)和水利部印发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管理办法》有关要求赓即开展卓筒井小流域治理提升工作,于2023年12月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流域项目治理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2024年9月13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水保〔2024〕249 号)为全国各地开展此项工作指出了方向。2024年10月28日,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议召开,大英县在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安吉”成功经验基础上,以卓筒井小流域为基础,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
流域项目治理后
2021年卓筒井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结合卓筒井镇乡村振兴甜桃产业,规划水土保持经果林44.85公顷,发放桃木苗2.9万株,流域治理后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居民收入逐年增长。当地对治理后小流域有潜在转化价值的生态产品进行核算,同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价值评估,拟定将卓筒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150亩桃林5年经营权推向市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经果林价值转化实现路径,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谁受益,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转化总价值80%归经营者受益,15%用于投资生态反哺,5%归出让方运转效益。
2024年底,通过地方交易平台对外公告大英县卓筒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150亩桃林5年经营权竞价出租信息。
2025年1月8日,大英贵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竞得该项目经营管理权。该市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成功交易,是地方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推动绿水青山生态产品转化为金山银山现实价值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积极探索,也是水土保持工程小流域治理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生动体现,工程治理与生态反哺实现流域大环境互惠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龚海荣 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