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水务集团
编者按 立足新阶段,启航新征程。科技创新是世界百年变局的一个“关键变量”,95年间,南水人始终将其放在水务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聚焦关键环节和重大需求,锻长板、补短板,不断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始终恪守保障城市安全用水第一要务,以坚实“水保障”助推高质量发展。
科学管理走好“发展路”
在大数据背景下推进集团管理信息化应用,是新时代水务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实践。多年来,南水人以智慧化、精细化管理为集团降本增效提升整体管理效能积蓄动力,为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创赋能开启新篇。为深入贯彻落实南京市“产业强市”战略,更好服务“4266”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具备自主支撑能力的智慧水务科技产业链生态,今年,南京水务集团以原信息管理中心为基础,正式注册成立南京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智慧水务科技公司旨在成为全国领先的城镇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依托互联网+、云计算、AI智能、数字孪生、5G/6G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打造覆盖供排水领域的全链条数字孪生智慧水务体系,加快开发智慧水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云平台,统筹推动智慧水务前沿创新产品研发、优秀成果应用转化、优质产业载体孵化,积极促进水务产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
未来,智慧水务科技公司将始终聚焦“智慧科技”赋能企业运营管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南京市产业强市发展方向,瞄准相关产业链卡点堵点,深耕“智慧水务+”领域业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南京市打造更有产业硬度的实力之城贡献“水务力量”。
数字运营提升效能。通过集成和优化办公、人力、资产、财务、绩效、考勤、工程、采购以及招投标等系统管理的建设与升级,南京水务集团大幅提升了办公效率并实现了更精细化的成本控制。
2023年,集团正式投用招投标交易平台,实现了非进场项目招投标全过程电子化、信息化,确保招标采购工作“业务公开、过程受控、全程在线、永久追溯”。平台还对接了“天眼查”、江苏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及集团“工程智慧管理系统”,实现基本信息一键查询、招标数据智能抓取、相关报表一键生成,确保招投标活动全过程监督。
同时,为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运作和科学决策,提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质效,集团充分融合了“互联网+传统工程管理”,研发上线了工程智慧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应用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智能比对、自动警示、智慧审计、自动归档的可视化及联动性管理,为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安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强劲支撑。
业财融合防控风险。司库体系建设作为地方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主题”之一,是切实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建成具有水务集团特色的司库体系,南京水务集团依托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利用财务NCC平台和共享二期建设成果,按照“统一规划、智能友好、穿透可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集约精益”的总体要求,设计各阶段司库建设目标,并开展相关功能模块建设与业务优化工作。通过端到端全流程监控,推进“看得见、管得住、调得动、用得好”,确保做到司库管理“一张网、一个库、一个池”部署,实现金融资源的统筹调配与优化利用。
截至2023年底,集团已建设实现账户管理、结算管理、资金集中、债务融资、借款担保、资金预算等多个功能展示界面,形成了“1+3”的可视化场景司库运营体系,初步实现了风险管控要求。今年以来,集团资金预算、司库门户等模块陆续上线,集团司库管理的体系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逐步完善。
未来,集团将持续以资金集中和信息集中为重点,全面提升资金运营效率、降低资金成本、防范资金风险,深化业财融合和产融协同,进一步强化集团金融资源运作的价值创造。
智慧生产拧紧“安全阀”
上世纪90年代前,南京的自来水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程度较低,设备的操作和监控主要依靠人工手段,劳动强度大,可靠性不高。随着工艺的改进、技术的发展,南京水务集团自动化生产踏出了尝试的步伐,通过采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我消化吸收并进的方式,逐渐实现生产控制自动化。1989年上元门水厂建成了首座户内变电所,1990年上元门水厂的“10”系列成功引进国内首座“V”型滤池全自动化自来水生产线,1998年城北水厂启用高压变频器,2004年起各水厂大规模采用高压变频器……
南水人的积极探索为智慧生产打牢了基础,夯实了基础。为提升生产管理效率,目前,南京水务集团在“源厂站网”的生产流程建立了一系列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的生产智慧管理平台。
自动管理安全运行。数字化厂站建设以水厂生产信息系统为基础,成功实现了生产数据采集与智能分析、设备巡检、生产智能监控,同时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还可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预测。二次供水调度管理平台全面实现了对全市1900余座供水泵站的集中实时远程监控,通过调度平台对二次供水的供水压力、供水模式、机泵运行的远程控制、调整实现科学管控,确保二次供水的水质安全。应急水源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应急管道监测、预警、调度、管理,实现了全程水质实时监测,成功保障了应急供水水质,提高了应急水源的管理效率和供水能力。排水泵站生产控制系统集成了全市40多座雨污泵站监控、数据采集和工艺调整等多种功能,建设、升级了污水厂信息管理、排水泵站调度信息等系统,实现了排水泵站的自动化运行和高效管理,提升了供排水板块整体智能化水平。
综合调度高效处置。“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供水综合调度系统以多维感知、精准预测、高效处置的供水管网监测分析和调度事件管理体系综合实现了对水厂、增压站、供水管网的全盘监控和综合分析,确保供水管网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此外,系统还构建了供水管网的离线水力模型,用以深入分析当前管网的运行状态,精准评估管网性能表现。针对多水源水厂泵站制定合理的调度策略,从而为供水优化调度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
供排融合一体管控。GIS管网系统作为管网生命线的守护者,在升级改造后完成了供排水数据的统一汇聚、集中共享和深度挖掘,推动实现了供排水综合管理“上下融合”一体监控。系统包括5个供水设备服务、16个供水专题服务、8个排水设备服务、6个排水专题服务,深化了爆管分析、连通性分析、横断面分析、纵断面分析等分析功能,更高水平实现了厂站网一体化管控,提升了科学决策应用的精准性与实效性。
精细服务筑牢“幸福墙”
居民用水方式由起初的水站(水炉)售水发展到多户总表集中供水,再到目前的计量到户。用水方式变化的背后是南水人恪守“真情服务,水润万家”理念的不变坚持,是南水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供水服务的暖心坚守。
智能表具赋能服务新模式。表具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百姓、餐饮、酒店、医院、学校……正确缴纳水费是用户在用水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为了提升水务服务的精准度和专业度,南京水务集团对主城区10800余企业客户开展日常走访工作,利用智能表具的定时采集和远传功能,为广大企业客户提供水量异常预警提醒服务机制。智能表具可以对企业客户用水量每小时进行采集,并每天将数据传输至该所的智慧管理平台,从而可以实时监测其用水情况。如果数据出现异常波动,集团将持续对该用户进行监测。若是在生产停止的夜间,持续出现流量高的情况,南水人将高度警觉,及时联系客户,提醒其检查供水设施。
未来,南京水务集团计划将水量异常预警提醒服务机制拓展至居民客户,尤其重点关注特殊群体。目前集团已与民政部门对接展开试点,致力于以温情筑牢用水安全防线。
智水社区优化服务新供给。“有了这台机器,办个用水的事情方便了好多,以后在家门口就能办!”第一批受邀体验集团“智水社区”智慧自助终端的用户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11月4日,抄收管理所顺利完成“智水社区”智慧自助终端项目的开发建设,并将其投放在虎踞南路58号城西营业大厅试运行。近60位各年龄层用户体验了云端专属客服、红外扫码、身份证读取、短信获取用水证明等智慧服务,完成相关体验问卷调查,用户体验满意率达98%。智慧终端采用一体化集成机身、5G通讯、远程终端管理,将营业厅搬进南京市各大社区中,将“水管家”实时服务送到用户身边。居民可通过智水终端掌握供水信息、办理供水业务,向“智水社区”线上客服发起云端通话,获得实时远程协办服务,使居民用水业务就近办、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
智慧终端于2024年12月正式入驻社区服务中心,未来将逐步形成可查、可办、可服务、可分析的“智水社区一张图”,进一步提升用户获得感,营造更有温度的社区供水服务。
智能客服升级服务新体验。“96055”水务服务热线作为连接南水人与用户的直接桥梁,用交流编织起一张张沟通网。作为集团业务的集中站和用户情绪价值的提供站,“96055”需要时刻在线安抚、引导、消除用户的负面情绪,化解矛盾,准确传达求助信息并及时下发到二级站点。如今,“96055”水务服务热线的年话务总量已经达到90万,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至关重要。南京水务集团通过引入语音识别、文本转换和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算法模型进行智能分析和响应,实现涉水业务分流和简单问题“AI办理”,节省来电高峰期用户等待时间,实现24小时涉水服务不间断的AI智能服务。目前,该系统正在测试阶段,预计于2024年12月份正式上线。
结语: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一部水务的历史,是一部城市经济发展史,也是一部市民生活演化史,更是一部水体环境变迁史。95年间,南水人以智慧和汗水与城市同呼吸、共成长,推动供水事业不断发展。
立志凌云,筑梦揽月。南水人以奋斗之名,赴百年之约,未来五年将绘写更壮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