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合肥供水集团张杨荣获第七批合肥市“岗位学雷锋标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党建风采

  近日,合肥市委宣传部命名第七批合肥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合肥供水集团“雷锋精神”听漏队队长张杨荣获合肥市“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
  90后的青年党员张杨主动扎根一线,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对工作一片赤诚,对百姓满腔热忱,时时处处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雷锋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积累出不平凡的人生坐标。
  扎根一线,他是“听诊”水管的“张医生”。
  在张杨心里,用户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始终用“一勤天下无难事”这句话警醒自己,腿勤、手勤、脑勤、耳勤,800多个日夜,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
  为提高漏点精准度,降低噪音对听漏的影响,张杨多选择在深夜或凌晨,“把脉听诊”地下供水管道,一般从晚上9点忙活到凌晨3点,一晚上能听三四十个井盖,步行十几里,每天至少2万步,每年都要磨破三四双鞋。有时还被保安、警察当作“可疑分子”,闹出过误会。
  期间,张杨一边跟着老师傅学经验,苦心专研听漏技巧,一边认真摸索现代化听漏仪器,带着队员们卯劲钻研大口径管网漏点定位这类公认的技术难题,通过多种探索,反复尝试,他逐步总结出钻孔听音、间接相关、余氯比色、简易水质等多种全新检漏方法,大大提高了大口径管道漏点定位的效率和准确率。
  “态度好、速度快、技能高”是他对自己的要求,竭尽所能为百姓排忧解难是他对孺子牛精神最生动的诠释。两年多来,张杨带队巡检管网7500多公里,检出漏点1900余个,定位准确率达99.8%,节约水量3400万立方米,挽回经济损失5900多万元。
  义务听漏,他是哪里需要去哪里的“张队长”。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张杨积极致力于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常态化开展义务听漏服务。他带领听漏队与各大重点企业建立联系机制,提供内部供水管网“体检”服务。在夏季用水高峰来临前,主动对接用水量较大的高校园区,与合肥市各大物业公司保持密切联系。先后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市第二中学、磨店职教城等多个企业高校解决漏损问题,受到了高度肯定。
  2019年3月,合肥师范附小四小急切地向“雷锋听漏”听漏队求助,近月水量异常,漏损严重。张杨从源头沿路逐一排查,初春3月天气微凉,午饭都没顾上吃的张杨却是大汗淋漓,经过近10个小时的连续听漏,终于找到全部漏点。校方拉着张杨的手连声道谢,直赞他是新时代的“活雷锋”。2020年2月,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邮电新村一处110PE管抢修需进行漏点定位。张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头扎进满是水滩的丛中,一步一检、屏息判音,最终成功定位漏点位置,顺利开挖抢修。
  近年来,张杨带领“雷锋精神”听漏队为各大企业院校义务检漏86次,查出漏点108处,获表扬信、锦旗等嘉奖20余次。
  不畏艰险,他是关键时刻冲在前的“张小伙”。
  对于张杨来说,“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这句话绝不仅仅体现在听漏工作上,更是在每个需要他的关键时刻。
疫情期间,因应急抢修特殊工种,单位未统一安排下沉社区,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情况下,张杨主动到居住小区报到,参与值守工作。小区里有一位百岁老人患有多种呼吸道疾病,是张杨重点关注的对象,他把自己的电话留给老人家属,嘱咐他们有什么需要随时打电话。每次送生活物资去居民家里,如果发现家里没有年轻人,他也会主动留下手机号码。住户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只说自己姓张,是志愿者。在号召捐款献血支援疫情防控一线时,张杨又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
  近年来,张杨始终在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连续5年组织开展“中高考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为烈日下候考的家长、老师和辛勤维持交通秩序的交警们送上矿泉水和遮阳伞,把“雷锋精神”的传承化作阵阵清凉送到他们心田。他还积极组织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用水知识进校园”、文明交通劝导、共享单车整理、长期帮扶困难家庭等公益活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张杨先后获得安徽省城市供水管道检漏技能竞赛一等奖、合肥市金牌职工、合肥市技术能手、合肥市城市供水管道检漏技能竞赛第一名等荣誉,带领“雷锋精神”听漏队荣获合肥市“工人先锋号”称号,成为百姓心中一块沉甸甸的“金字招牌”。(金 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