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县委书记谈节水】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委书记王国栋:构建节水型社会 助推高质量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节水先锋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总面积3424平方千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486立方米。近年来,互助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不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以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为重点,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水资源节约保护利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高位推动  健全节水工作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将节水工作贯穿于全县各领域及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成立由水利部门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方协同、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形成统筹谋划、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

完善制度体系。先后制定《互助县县域节水型社会实施方案》《互助县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试行)》《海东市互助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等系列文件,内容涵盖计划用水、非常规水开发利用、节水设施验收、水资源管理等多方面,推动节水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健全考核机制。坚持把节水作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指标,细化考核标准,对照年度任务,持续加大对取用水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县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

坚持整体观念  落实节水措施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通过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方式开展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善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截至目前,互助县已全面完成整县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目标任务,累计实施改革面积11.52万亩。2024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3,有力保障粮食稳产增收。

推动生活节水惠民。互助县始终把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巩固提升工程。截至2024年底,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37%;大力推进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及时处置管道漏点,县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1%以内;农村居民用水收费机制不断完善,农村水费征收率达到93%以上。

坚持工业节水赋能。加强企业用水管理,严控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发展,强化计量设施安装,要求重大项目建设必须率先进行有效的水资源论证,建设项目实施节水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提高行业节水技术水平。积极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指导青海互助天佑德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华鑫硅业有限公司等重点监控名录企业申报省级节水型企业,发挥以点带面作用。投资改造县城污水处理厂,将再生水用于河湖补水、人工湿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着力宣传引领  汇聚节水强大合力

着力提升宣传广度。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居民发出节水倡议,大力开展生活节水知识宣传,推进节水讲座及节水器具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

着力创新宣传方式。在“互助融媒”等平台,发布节水宣传视频,增强居民的水忧患意识,实现由“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转变。把节水宣传融入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不断丰富节水载体。围绕机关、学校、企业及居民小区,重点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节水载体。截至目前,共创建节水载体29个,包括节水型单位22家、节水型小区7个。

下一步,互助县将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国家节水行动,以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为主线,以严格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为抓手,以加强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城镇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为重点,奋力开创节水护水工作新局面,为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青海省节约用水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