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住房城乡建设部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创新中心2024年学术研讨会暨国家城市供排水监测网30周年学术活动顺利举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务要闻

11月1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2024年学术研讨会暨国家城市供排水监测网30周年学术活动在京举办。

住建部1.jpg

研讨会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姚天玮、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到会致辞。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章林伟作为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代表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规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邵益生分别作主旨报告。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处室负责人,中规院党委书记、创新中心主任陈中博,中规院副总工程师、水务院院长、创新中心首席专家龚道孝,中规院相关处室负责人与技术骨干,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专家,依托单位及共建单位技术骨干,国家城市供排水监测网新老站长及技术骨干参会。

住建部2.jpg

姚天玮  住房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

姚天玮司长在致辞中表示,创新中心是我部组建的第一批行业创新平台之一,中心的建设运行对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的世界领先技术、集中突破卡脖子技术、大力推广惠民实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在工作中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影响饮用水安全保障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行业高新科技的重要策源地。二是坚持惠民利民,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大力推广惠民实用技术。三是坚持人才引领,积极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中心打造为行业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的孵化器。

住建部3.jpg

杨宏毅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

杨宏毅副司长表示,希望创新中心有效整合饮用水行业产学研用各环节优质资源,为供排水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城市供排水监测网为城市供排水行业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在后续工作中,一是要勇于担当,凝聚发展共识,推动城市供排水领域技术革新、模式创新。二是要心系民生、关注行业动态,将供排水工作与“四好建设”、城市更新紧密结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是要尽职尽责,发挥智库优势,集中力量攻克城市供排水领域核心技术难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住建部4.jpg

章林伟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会长

章林伟会长强调,创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在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应用方面推向新的工作阶段,中心将针对解决行业的痛点难点问题发挥重大作用。从关注出厂水水质达标,逐步扩展到从“源头”到“龙头”的系统化思考,同时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明年是中国水协成立40周年,协会将秉承服务理念,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与创新中心深化合作,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应用,切实助推城镇水务高质量发展。

住建部5.jpg

陈中博  中规院党委书记创新中心主任

上午的会议由陈中博书记主持。会上发布了创新中心发展规划视频,播放了国家监测网成立30周年视频。

住建部6.jpg

邵益生  中规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

主旨报告环节,邵益生研究员以“饮用水技术创新与城市供水现代化”为题作报告,感谢30年来为国家监测网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做出贡献的行业同仁。回顾了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的科技攻关历程,总结了“水专项”协同技术攻关、科技支撑体系、标志性成果和典型研究案例,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牵引,不断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以技术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赋能,促进城市供水的系统化规划、绿色化建设、数智化管理和体系化应急,以城市供水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住建部7.png

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侯立安院士以“基于新型膜材料的健康水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发展对策”为题作报告,分析阐述健康水的科学内涵和控制标准,提出以膜技术建设的智慧水厂作为实现健康水制备的新路径,分析技术瓶颈、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新污染物治理的系统化思路,对新型膜技术的研究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下午的学术报告环节由中规院水务院总工程师莫罹、副总工程师桂萍主持。上海市供水调度监测中心副主任张立尖、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于建伟、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广州监测站原站长董玉莲、中规院水务院副总工程师桂萍、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邹启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张岚、山东省城市供排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贾瑞宝等七位行业专家从饮用水安全保障、检验检测资质认定、饮用水水质标准、智慧水务等方面作报告。

会议同期召开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交流会和监测网成立30周年站长交流会。

(给水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