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房县:打出“组合拳” “臭河”变清流
●张启龙
2020年4月23日,湖北省十堰市房县沙沟河与马栏河交汇处两岸新植的观景树木披上“绿衣”,河堤生态砌块空心处“长出”嫩绿的花草,清澈见底的河水顺河而下,最终流入汉江。
曾几何时,房县沙沟河还是一条“臭河”,河边垃圾成堆,污水直排河道。近几年,该县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生态河堤,绿化沿河河堤走廊,修建景观水利工程,扩大人工湿地面积,并凭借河湖长巡河之力,将治河与护河有机衔接,打出“组合拳”,综合治理“臭河”。如今,沙沟河河水像一面“镜子”,可把人身上的汗毛投射得“一清二楚”。
寻根“臭河”为什么会渐变成一河清水?房县的方案是:破解治河与管河中相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向治与管并重的“两翼齐飞”转变。治河治湖,突出工程治理、排污源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三大”举措;管护河湖,实施河湖长巡河、护河护湖员管理、民间志愿者保洁、重拳打击破坏水环境的违法违规活动。
房县地处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水源正上游,境内有堵河、官山河、南河、北河四大水系,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39条,5—50平方公里的河流共275条。目前,全县314条河流水清河畅、79座中小型水库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工程治理挺在前沿
近年来,该县完成投资10亿元,治理马栏河、盘峪河、沙沟河、鲍家河等重点流域,除险加固水库,提升乡村集镇河道工程防洪能力。目前,全县79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率达100%,乡村集镇河道治理为呵护一河清水“护航”,城区河流综合整治将“脏河”“臭河”转化成清河,成为鄂西北地区最大的县级人工湿地河流。
源头治污切除“病灶”
综合治理黑臭水体,补齐乡村治污“短板”,保护河湖水环境。如今,该县完成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2座,20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提标项目全部建成,新建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92处,乡镇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完成整治关闭“五小”污染企业18家,治理后的生活污水达到国家一级A类排放标准。
面源污染治理出“实招”
该县启动的马栏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是国家级专项规划试点项目,主要综合治理示范区畜禽养殖污染、农田面源污染,建设地表径流污水净化利用、全流域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工程,解决2.37万头猪当量粪污资源化利用问题。通过以点代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弯道超速”。
河湖水质全面提级达标
如何实现清水永续长流?该县在治污的同时,跟进管理。县、乡镇、村314名河湖长常态化巡河,120名河道保洁员、72名中小型水库水管员实行“网格化”管理河湖,上万名民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义务保洁河湖形成制度,河长巡河达1806人次,清除水域漂浮物370余吨、岸坡废弃物500多立方。
“铁拳”出手保护河湖水质
2019年以来,由县政府办牵头,县河湖长办、水利和湖泊局、水政监察、公安、住建等部门联合执法,整治非法采砂、清收河湖网箱。完成拆除水库网箱1470只,采砂业主自行整改33处,关停非法采砂场20多家。因非法采砂、网箱投肥养鱼而影响水质的问题得以根除。
“房县出招‘组合拳’变‘臭河’为清水河,并非一日之功。这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布局,县、乡镇、村三级联动,坚持了‘治理与管理’并重的原则,才换来今天的绿水长流。”负责人小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