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县委书记谈节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委书记沃磊:践行节水治水理念 谱写幸福盘龙新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节水先锋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综合实施科学管水、环境护水、行业节水、生态养水,不断提升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和管理水平,先后被列为省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示范县(区)、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市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2019年,盘龙区获评全国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节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算总账  统筹水资源调度分配

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三年行动”。2024年实施石房子水库与黄龙水库输水干管连通工程,扩大石房子水库灌溉面积,缓解黄龙水库灌溉用水不足压力,完成“库库联通”阶段性任务。

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计划用水管理。控制高耗水产业项目建设,从源头把好节水关;加强集中式再生水经营单位监督管理,完善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运营管理模式;建立“五级”精准监管体系,形成分级分类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管好计划用水指标。细化制定全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指标,明确年度计划取水总量、最低非常规水利用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关键指标,下达用水计划指标。2023年全区用水总量为3064.37万立方米,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约2.83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34;重要水功能区河流湖库水质达标。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实际处理总量181.11万立方米,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全面完成。

明细账  集成节水取得新突破

拓展高效节水新效能。建设完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地下水资源开采;建设滇源街道甸尾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滇源街道三转弯村委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08亩,农业用水效率明显提高,节水成效突出。

创建节水载体新引领。执行国家节水强制性标准,在开展水资源论证、节水“三同时”审批等环节,对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严格把控;节水型器具和节水产品、技术的推广应用更加广泛,确保全域节水型产品覆盖率。加快节水载体建设,推进节水型单位创建。切实加强企业、单位、小区节约集约用水管理,以创促建,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树立节水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节水载体示范引领作用。截至2024年,共计创建完成节水型单位(企业)94家、节水型小区49家,对69家单位(企业)进行水平衡测试,有效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探索节水新“妙招”。规范开展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加强用水权交易监管,截至目前已促成辖区内两家单位在全国水权交易系统上完成交易。聚焦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重点用水企业等领域,大力引导和推动合同节水管理,西南林业大学实施合同节水管理,节水效益大幅提升。2024年,盘龙区辖区内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称号。

提升社会节水意识。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节点,通过设置趣味节水小游戏、节水宣传打卡区等环节,让参与者学习到更多节水知识,推进节约用水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普及节水知识,宣传节水活动,推广节水型单位建设经验,积极倡导全社会爱水、惜水、节水、护水;连续两年在“节水中国、你我同行”主题宣传联合行动活动中获评优秀。

理机制  开拓节水行动新路径

建立完善水价机制。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农业水权制度建设,推行农业科学用水新理念;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相结合的用水制度,以价格杠杆约束用水,促进农业灌溉供水由粗放式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实现以水养水。

深化节水共建机制。结合“党建+节水”工作开展,建立街道、社区、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共建共管的节水工作联动机制,主动上门服务,指导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节水载体创建,建立有效的用水节水制度;针对重点用水户反馈的自来水、再生水循环利用等问题,联动自来水公司、中水公司及相关技术单位,建立联商联建机制,全力保障企业用水无忧;帮助企业解决供用水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根据企业不同情况优化供水、算清水账,节约企业运营成本,助力盘龙区营商环境发展;搭建企业与政府沟通桥梁,实现企业“点单”提诉求、政府“接单”解难题的新型政商关系。

强化非常规水管理机制。制定《盘龙区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管理办法(试行)》《盘龙区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盘龙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盘龙区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审批办事指南》等40余项办法和细则,为加强节水管理提供机制保障;帮助用水单位进行日常设施管理,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保障全区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正常运行。

下一步,盘龙区将继续坚持“两手发力”,发挥政府作用,逐步完善宣传覆盖、政策引导、全域推进的节水工作格局,激发全社会节约用水的内生动力,促进节水工作走深走实;持续开展节水宣传,促进全社会节水意识不断增强,加强节水工作“三级联动”,减少跑冒滴漏,降低管网漏损率。同时,继续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推进“幸福盘龙”绿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云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