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浙江省宁波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50%,宁波市将目光瞄准再生水,大力拓展再生水使用场景。
优化处理工艺 提高再生水水质
宁波市首座下沉式再生水厂庄桥净化水厂位于江北区江北大河旁。水厂污水经过“预处理”“高效生化处理”“深度处理”3项流程,变成再生水。经过处理的再生水,出水水质的总磷、氨氮等指标远优于浙江省清洁排放标准。该厂生产的90%以上的再生水用于江北大河的生态补水,运行一年来,再生水的补给加速了区域河网水系流动,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至地表水Ⅲ类标准。下沉式再生水厂通过空间换面积,占地比常规水厂缩减一半,不影响地面土地开发,解决了选址难题;再生水广泛用于生态补水,有效改善水域水质,大大减少常规水消耗。
长丰净化水厂三期改造增加了“加砂高密池+滤布滤池”的深度处理技术,污水处理由原来简单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升级为更先进环保的多道深度处理模式,2023年生产的再生水部分指标已经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长丰净化水厂每天补给16万吨再生水,为周边河流提供清洁水源,水质变好,水系生物多样性和水底生态系统也不断改善。宁波市形成“再生水补水—水质生态改善—河道自然提升”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每天生态补水约35万吨,多点位实施城市内河再生水生态回灌措施。
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智慧水务管理平台通过物联感知装置实时掌握市区各净化水厂再生水生产量、出水水质等相关数据,调度管理再生水生产更便捷,有问题可及时预警。目前,宁波市区污水处理量较10年前提升68%,在污水处理基础上,去年全年生产的再生水超1.5亿立方米。
完善水网建设 扩大利用规模
2023年5月,鄞州区鄞滨公园引进再生水用于浇灌园区花木。除了鄞滨公园,甬江公园、南环高架等地的3个再生水绿化浇灌项目试点也已通水,预计每年能节省15万吨自来水。甬江公园停车场内的再生水洗车合作试点设有再生水储水箱,通过地下管网与附近的福明净化水厂相接。每个水箱可容纳800升再生水,可洗10辆车,按照洗车点平均每天洗100辆车计算,一天可节省8吨自来水。
再生水使用场景基本分布在净化水厂附近。为了拓展智能洗车等再生水使用场景,宁波市将再生水管道纳入市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精准规划地下空间开发,补齐再生水输配短板。宁波将建成83公里再生水输配干管,纳入地下综合管廊,形成“两横三纵”的再生水输配高速水网,建成后,再生水最大输送能力将达每天60万~80万吨,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宁波市再生水已形成河道生态补水、工业水源补水、高品质工业直供水、市政杂用水四大应用场景。截至2023年底,宁波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率为29.4%。
(来源:浙江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