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多家重点监控用水大户通过节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了节水水平。众多企事业单位将节水工作与单位发展、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大力开展节水工作,武汉高耗水工业企业实现省级节水型企业全覆盖,用水大户集中的高校节水工作不断走深走实,预计年底省级节水型高校覆盖率将超过75%。
非常规水利用突破看“资源配置”
2023年启动的青山北湖流域再生水利用工程(一期)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再生水提升泵站、一体化泵站各一座,建设输配再生水管道6.6公里,近期运行能力达到每日0.35万立方米,今年年底前将开展试运行。待项目竣工后,武钢、中韩石化、绿色动力等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将会逐步使用城市集中处理的再生水替代工业用水,形成武汉市青山片区工业用水配置新格局。武汉江滩公园利用黄浦路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的再生水浇灌绿植、冲洗道路,年使用量预计将达到2万立方米。
青山热电公司新建的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处理的雨水作为冷却水补水使用,年利用量达16.8万立方米;百事食品公司投资160万元建设的雨水利用系统今年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年利用雨水2.5万立方米。
节水技术改造突破凭“持续发力”
深能环保新沟发电公司近年来不断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实施垃圾渗滤液和生活污水处理回用项目等节水技改,非常规水替代率超过10%,实现用水“零排放”。武汉京东方光电公司近三年开展低有机水回收利用技术改造项目等8项节水技术改造,总投资500多万元,每年可以节约用水190万立方米。
节水“三同时”突破靠“机制推动”
武汉通过管理机制推动施行节水“三同时”,从项目立项、设计图审核环节入手,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水设施的要求,同时加强施工跟踪、使用监管等事中事后监管将工作落到实处。
华星光电公司新建的T5项目是省、市重点扶持工业项目,今年逐步达产,公司在项目建设中同步应用节水技术,建设节水设施,企业的纯水回收系统年回收利用工业废水2600万立方米。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的用水实时监控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计量水表普及到每间病房,用水水平达到国家用水定额先进值水平。
合同节水管理突破在“示范带动”
武汉市通过先行先试、分步推进、示范带动的方式开展合同节水管理推广,并将高校作为推广重点。2019—2024年在汉高校实施17个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总投资额超过5000万元,年新增节水量710万立方米。2024年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在实施合同节水管理后,学院用水量比2022年同期下降40%以上。2024年汉口学院通过合同节水管理,用水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节水成效初步显现。武汉市中心医院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实施能源托管,推进水、电、气等能源资源的硬件改造、技术提升及日常管理优化。医院通过供水管网控漏、用水计量实时监控、优化用水器具等措施,2024年三季度用水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近50%。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带动下,武汉四医院等多家三甲医院积极推进以用水托管为主要模式的合同节水管理。
一批重点行业用水单位用水定额达到国标先进值
武汉市将重点行业用水单位用水定额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加强用水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钢铁、石化、造纸、啤酒、汽车等传统制造业行业的龙头企业已达到国家用水定额标准的先进值,光电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在用水定额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韩石化公司等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称号。
(来源:湖北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