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水利局长谈节水】辽宁省阜新市水利局局长白皓:落实刚性约束制度 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节水先锋

阜新市地处辽宁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水资源总量8.4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39立方米,属水资源匮乏地区。阜新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的意见,创新提出全域海绵化“水润阜新”建设决策部署,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节水机制

健全节水管理机制。成立阜新市节约用水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市长任常务副组长,水利、发改、住建、工信等部门分工协作,解决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

强化绩效管理。将节水主要指标和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河湖长制任务书严格考核,深入开展水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涉水案件,提升信息化监测能力。

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地表水年许可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年许可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非农业取水口,以及5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在线计量监控实现全覆盖。

深化节水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水权交易、合同节水管理及“节水贷”等节水新机制。进一步明晰水权,完成水权交易1例,交易水量10万立方米;推动合同节水项目3例;建成水塔公园节水教育基地1处;全面推进节水认证工作,扩大水效标识范围。

坚持规划引领

编制《阜新市节约用水规划》和《阜新市“十四五”水资源配置规划》等规划方案;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辽西北供水阜新配套工程获评全省优质工程,提升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规划实施韩家杖子大型水库1座;全面启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灌区节水改造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科学配置水资源,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全面保障地区用水。

强化节水标杆建设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加快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新建闹德海灌区1.8万亩,实施大清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16万亩;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面积402.6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701。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支持园区和企业开展节水改造,打造绿色工厂13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9家,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3家,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单位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

推进城镇节水降损。持续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和城市供水智能化管理,推进节水“三同时”管理,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7.69%,获评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重点(试点)城市。

推进节水载体建设。打造节水示范单位引领全社会节水,阜新县、彰武县和清河门区建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累计创建节水型机关、学校、单位、企业和小区等节水载体163个。

优化水资源配置

注重挖潜地表水。优化调整闹德海水库、佛寺水库等重大城市供水配置,大力发展水田灌区1.8万亩,规划发展灌区20万亩;实施佛寺水库、北沟水库清淤扩容19座,通过调整、新建和改造现有水利工程,提升地表水利用率。

注重涵养地下水。持续开展地下水压采工作,健全城区地下水长效管理机制,每年开展1次城区地下水压采专项行动,超额完成省政府压采地下水任务,整治封闭洗浴洗车、城市绿化和各类工业园区水源井219眼,实施城市自来水替代工程,累计压采地下水取水量280万立方米。

注重用好外调水。持续加大域外水资源利用力度,相继建成闹德海水库供水、引白水源、辽西北供水等三大骨干供水水源,日供水能力45万立方米,有力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充分利用域外优质水源向乡镇覆盖,实施阜新县、彰武县、新邱区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到88%,规模化供水率达到35%。

注重利用再生水。加快实施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和工业园区再生水配套工程建设,重点建设阜新市北控、清河门津源和彰武利源等一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设施,推进再生水管线建设,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提升生态补水功能,“十四五”期末再生水利用率力争达到25%。

下一步,阜新市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不断创新节水工作机制,推动全市水资源管理实现新跃升、展现新作为、取得新突破,以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支撑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辽宁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