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翮[ hé ] ,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四川遂宁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身仕康熙、雍正二朝。历任苏州知府、兖州知府、河东盐运使、浙江巡抚、刑部尚书、河道总督、吏部尚书等职,官至大学士,他是清代著名廉吏、治河专家,一生为官五十载,他始终保持清廉本色,康熙帝褒之为“天下第一清官”。
为国图强卫主权
张鹏翮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忠实践行者,国家和民族利益在他心中重过千钧。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沙俄侵犯边境,张鹏翮奉命为副使,随索额图所率使团到俄商定中俄边界。一行人进入荒漠时,常遇风暴,滴水皆无,有人渴死途中,张鹏翮两腿被马鞍磨得血肉模糊,仍艰难前行。他在家书中写道:“愿效张骞,以身许国,予之志也。”经过克鲁伦河时,恰遇两个少数民族部落发生战事,他们遭袭击被俘去先锋,使团众人惊惶欲退,张鹏翮厉声阻止说:“事出危险,正臣子捐躯效命之时,公等皆怯,某独当之!”张鹏翮临危不惧的气概激励了众人,慌乱的人群顿时镇静下来。经过一番交涉解释原委,方消除误会,额诺德认错谢罪,放了先锋,让出通道,同行者无不叹服张鹏翮的义勇和胆识。
此次出使,显示了清王朝捍卫边疆的决心,为次年中俄签定《尼布楚条约》创造了有利条件,张鹏翮不辱使命,扬名中外。
治河功绩惠万民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春,河道总督于成龙病逝于任上,52岁这年走马上任河督的张鹏翮,面对的是黄河泛滥、南北阻绝、运河淤塞等极为严峻的河务问题。
上任后的张鹏翮博考舆图,亲自深入河道湖口去考察,询问当地百姓,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河道资料。同时,他还认真钻研治河理论,积极向前人学习治河经验。比如,他采取“逢弯取直”的治河思路就来自李冰治理都江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经验,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张鹏翮制定出完备的治河计划和各项河道整治工程的具体施工方案,并逐一上奏朝廷。与此同时,他还针对河工积弊制定了河工规式、检验标准、河员奖惩办法、节省钱粮工科及杜绝冒销等整顿河务的措施,并创立给民夫印票作为酬劳的印票制度。
他指挥数十万民工,疏海口使水有去路、辟清口使淮得畅出、加修高堰堵塞六坝、蓄清刷黄、开陶庄引河以防倒灌、筑挑水坝以平险工,历时八年,终使黄淮大治,漕运通达,人民安居乐业。张鹏翮对清代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水利事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张鹏翮将多年治河经验编著成书,其所著《治河全书》《河防志略》等对后世治河有很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治河全书》详细记载了黄河、淮河、运河三大水域的源流、支派、地理位置及历年治理情况,同时阐释了其治河思想,《中国水利史》高度评价:“这不仅于国计民生贡献巨大,而且就其科学水平,也居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
清正为官惩贪污
张鹏翮为官五十余年,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被雍正誉为“卓然一代完人”,以“贤相”享誉于世。
张鹏翮任河东盐运使时,力请豁免加课,减轻盐商负担,听闻手下受贿便厉声叱责,整肃盐政。抵任浙江巡抚之初,即退还室内华丽陈设,生活俭朴,勤理政务,多次提倡清廉、严惩贪官污吏,主张“杜绝各官赠礼,革除一切陋习”,颁布严格的漕政管理条约,约束各级官吏尽职遵行;重视教化以正民风,禁止摊派减免赋税;面对旱灾与台风,奏请朝廷拨款赈济,自己带头集资,动员属下募捐,倡导士绅富民资助,修筑堤岸用来抵御江潮,并疏通西湖水道,引导支流灌溉农田。
张鹏翮任江南学政时,秉公主持科考,严格举士,坚决打击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现象,使一些考生虽持有京城权贵的亲笔推荐信却不敢呈交,使得不少贫寒有识之士得以脱颖而出。上任河道总督之初,面临河工钱粮不清楚的局面,张鹏翮向朝廷提出撤回协理、撤回随带河工人员、约束工部官员的请求,节约经费开支的同时,借助朝廷力量遏制贪腐。
历任多个要职,查办多件要案,张鹏翮均秉公执法,惩恶扬善。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廉吏贤臣,在病逝后,家产仅有竹楼数间,无钱办理后事,最终雍正赐白金千两,才得以安葬。发丧之日,大小官吏自发前往送灵,场面令人动容,他临终前留下的“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的绝笔诗,更加表明了他廉洁奉公的决心。
工诗善文抒性情
张鹏翮出生时四川正经历战乱,父亲带着全家四处避难,直至张鹏翮十三岁时,终归遂宁。这样的经历让张鹏翮从小就立志,读书论学,为国图强。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张鹏翮出使俄罗斯,往返百余日,写下不少纪行诗,词精句美,气格高亢,表现出张鹏翮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顽强的意志。张鹏翮著有《冰雪堂稿》《信阳子卓录》《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治河全书》《河防志略》等书,现存诗600余首,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诸如民间疾苦、旅思羁愁、离怀别绪、英雄肝胆、儿女柔情、山川景色、乡土民俗、历史人文、异域风光等在其诗中均有呈现,后人为之辑有《遂宁张文端公全集》。
张鹏翮论诗主性情,开清代性灵派先声。张鹏翮比清代性灵诗派主将袁枚早60余年,其诗论主张直接影响到其玄孙性灵派大诗人张问陶。学者吴庚舜说:“张问陶的诗歌理论一般文学史只着眼于袁枚对他的影响,而忽略了他的高祖张鹏翮对他的直接影响”。
廉洁家风传后世
张鹏翮不仅自身廉洁自律,也非常注重清廉家风家教的传承。康熙年间,张鹏翮曾在家乡遂宁蓬溪县的小东街兴建御书楼,正房悬挂康熙手书“怀冰雪”门匾,以此寄托他对家族后代的期望。他督促长子张懋诚主持修订《张氏族谱》,编纂了《家规辑要十条》,“务须屏除恶习,力于勤俭”“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张鹏翮是这样对后代子孙提出要求的,自己更是用尽一生来身体力行。在家规引导下,家族人才辈出。从清初张鹏翮,到清中叶张船山,张氏中进士者6人,中举人者18人,成贡生者18人,为官者达80余人,既有文官,亦有武将。张家兴旺,绵延不绝,百年不衰,源于张氏家族清廉家风的涵养与教诲。
2023年10月,在四川省纪委机关、省委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天府好家规”评选中,遂宁市蓬溪县张鹏翮家规“养志松龄、廉洁立身,崇德博学、公正求真”成功入选。一生为官清廉、做事通达的张鹏翮不仅是张氏后人的楷模,其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宝贵品质更是全社会的财富。
点评
位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的张鹏翮纪念馆为国家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展示了张鹏翮在治国、治河、治家、治学中都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一生,他廉洁从政,克己勤勉,无论官职多大,官位多高,都从不受属官一钱,从不取民间一物;他十载悉心于河务,三次临危受命于治河,推动黄淮大治,功绩卓著;他家风严谨,传承清廉与忠孝仁义,泽被后世;他开启了清代性灵派诗风先河,用一生忠实践行少年时代立下的人生誓言。治河功绩惠万民,廉洁家风传后世。张鹏翮慎独修身、公而忘私、廉洁奉公的精神,足令人感动,受用一生。
(来源:成都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