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平路的支前路至江滨路段,福建省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施工人员正将预浸树脂的黄色软管通过卷扬机拉入待修复管道内,随即使用风机向软管内充气、保压,使固化材料贴合管壁后,将紫外线灯放入。随着紫外光仪器的照射,软管逐步固化成管路里衬,形成全新的薄膜管道。
施工人员将软管放入地下排水管道
“十里洋场”老旧管网“带病运行”
此次实施管网修复的中平路,地处苍霞历史文化街区。明清直至民国时期,街区饭店、酒楼、钱庄、报馆、旅社等一应俱全,被称为福州的“十里洋场”。如今,修缮翻新过的“南方日报社”“中平旅社”等历史建筑呈现出原汁原味的民国风情,已成为福州的热门打卡地。
“这片区域,地下管线错综复杂而且普遍‘高龄’,因岁月侵蚀存在许多缺陷。”现场项目负责人范加乾表示,改造区域历史文保建筑多、老旧小区密集、人流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作为上下杭景区一部分还铺有青石板路面,难以通过大面积开挖路面的方式修复和更换供排水设施。
管道存在变形、腐蚀、破裂、渗漏等病害
“微创手术”让旧管原地“重生”
为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及周边环境的影响,面对复杂的工况,修复队伍决定使用“液压胀管+紫外光固化”技术展开管道修复。
范加乾表示,前期,他们操控管道CCTV机器人,对管道内部情况进行全方位拍摄,以发现管道内部的缺陷和问题。针对那些变形、破裂的污水管道,他们将特制的裂管器伸入病害旧管内部,沿着预设的路径缓缓推进,开展切割作业。切割完成后,再利用强大的液压力对旧管道进行胀扩以形成作业空间,为新的树脂软管提供安装条件。随后,拖入高强度树脂软管,同时设置气囊充气填满树脂软管,确保其与旧管道完美贴合,无空隙存在。接下来,作业人员引入一束高强度紫外光灯带,对软管内的树脂进行照射,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树脂开始发生化学反应,逐渐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形成一个坚硬而牢固的“管中管”结构。
堵水后液压胀管机头下井
施工人员将紫外线灯放入地下排水管道
本次施工的管道包含直径为300毫米的排水管道,因内部严重变形,以致管道CCTV机器人无法驶入进行预拍摄,这对修复团队来说无疑是严峻的技术考验。面对这一困境,修复队伍对紫外光照射角度和时间都进行严密地掌控和精心地计算,确保修复材料均匀固化,强度达标。经过7个多小时的连续作业,当日17时45分,改造完成,期间累计完成紫外光固化158米,完成局部树脂固化5环。
修复后的管道CCTV(闭路电视系统)检测图
据范加乾介绍,中平路的地下排水管网材质大多是混凝土或HDPE波纹管,通过紫外光固化技术,污水排水管道在原位获得“重生”,新的内衬管道不仅强度高、抗腐蚀,还因内衬管壁光洁,降低杂物淤积概率,增加了流速,提高了该区域的排水效率。
(郑聪倩/文 林智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