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一等奖!广州水投排水公司2项QC成果双双荣获全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等奖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务要闻

近日,中国市政工程协会公布2024年度全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奖评选结果。广州水投排水公司研究课题《提高深层排水隧道流量测量精度》和《降低通沟余泥处理站运行故障率》经广东省工程建设QC小组活动成果选拔推荐,通过激烈角逐,从全国市政工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1488项成果中脱颖而出,双双荣获一等奖!

近年来,广州排水公司始终坚持质量技术创新,以“小、活、实、新”为落脚点,结合现场生产实际,围绕技术创新、施工生产、质量管理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QC攻关活动,不断攻克作业中的各类质量技术难题,提升了作业质效,降低了作业成本。接下来,广州排水公司也将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平台与“广排精匠”技能人才培育成长体系,不断深化质量管理的深度与广度,结合QC小组活动,积极深化推进新质排水技术运用,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质量管理迈上新台阶。

广州水投排水1.png

集智攻关

《降低通沟余泥处理站运行故障率》

龙归通沟余泥处理站是华南地区产能最大的余泥处理设施,也国内少数已建成并投运的通沟余泥处理设施之一。作为广州市深入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重点工程,处理站的投运,不仅填补了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清疏作业链空白,而且有效破解了中心六区余泥处置困境,实现了通沟余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广州水投排水2.jpg

该站采用湿法分离脱水减量化工艺,集成4大核心处理系统、5套错综复杂的水循环管线以及78种生产设备,对广州市中心城区通沟余泥进行3级深度处理。鉴于生产流程繁复、余泥处理量庞大且泥质特性复杂,而各生产环节衔接紧密,一旦发生运行故障,可能导致生产线全线停运,影响处理站运行效率。源动力QC小组深入生产工艺、运行调度、设备维修各生产环节进行详尽调查分析,运用多种统计方法逐层分解,并结合数据对故障原因追根溯源,最终通过“改进螺旋输送机衬板耐磨性能”及“分批次投放余泥”两大措施,大幅降低了余泥站运行故障率,极大地提升了余泥站的整体运行效能。

广州水投排水3.png

精益求精

《提高深层排水隧道流量测量精度》

东濠涌深隧是全国首例多功能大型深层排水隧道,集深隧系统防洪排涝和削减溢流污染功能于一体。流量监测作为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评估输水情况、完善运行策略以及建设水力模型具有关键意义。特别是在深隧系统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可靠运行方面,准确的流量数据是确保城市排水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的基础。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受限于深隧断面尺寸较大、跌水、断面变化等影响因素,流量监测常常面临数据缺失和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影响了对深隧系统运行状态的准确评估。

广州水投排水4.jpg

为进一步优化运行调度,提升深隧系统整体运行效能,群英荟萃QC小组聚焦东濠涌深隧尾端泵站流量测量精度难题,运用PDCA循环工作方法全面开展质量管理活动。通过选用基于超声波反射原理的互相关流量计,达到在复杂流场条件下进行更为准确的流量测量的目的。该技术通过分析断面流体介质中16层反射物的运动,获取流速和流量信息,具有无需校准和数据清洗的优势,适合流场变化大的应用场景。同时,根据深隧泵站、竖井和入流井的设施特性,灵活采用插入式、渠箱侧壁及涨圈法等多种安装方式,并配套使用流量计安装辅助装置与进排气球阀等,有效克服安装过程中淤积物、水流波动大、空气压差等不利因素,最终将流量测量精度提升至±8.5%,进一步推动了深隧系统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广州水投排水5.png

质量为基、创新为翼。广州排水公司将以此次国家级QC成果荣誉的取得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守正创新作为推动排水事业不断发展的着力点,不断凝聚职工创新创效的奋进力量,持续提升排水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以科技创新赋能排水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水投排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