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水利局长谈节水】江苏省苏州市水务局局长陈习庆:节约集约 创新管理 让绿色低碳成为“东方水城”鲜明底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节水先锋

江苏省苏州市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北枕长江、西抱太湖,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一江、百湖、万河”的河网水系是苏州的一大特色和宝贵财富。近年来,苏州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走出了一条丰水地区节水的新路子。

高位推动  不断完善节水工作体系

“十四五”以来,苏州突出精准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保障水安全、节约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一体推进,水资源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连续10年全省考核优秀,全域纳入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4.9%。2023年,苏州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为21.2立方米(可比价),比2020年下降17%。

强化法规规划引领。修订实施《苏州市节约用水条例》《苏州市供水条例》《苏州市排水管理条例》《苏州市河道管理条例》,在全省率先形成取水—用水—管水—排水全链条地方水法律体系,为依法管水提供有力保障。发布《苏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苏州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城市节约用水规划》《苏州市工业节水三年行动》等,统筹推进规划实施落地。涉农县区全面完成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1+4”国家节水型城市群先后三轮高分通过复查。

构建定额标准体系。苏州是工业大市,产业门类齐全,工业用水占比高。通过对规模以上用水企业开展定额覆盖情况调研,建立市级用水定额常态化补充机制,累计发布92项产品106个用水定额,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家、省、市三级定额体系。强化用水定额在节水载体创建、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中的运用。以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通过调轻产业结构不断调优用水结构,采取技改措施,对标压缩火电、纺织、钢铁等高耗水行业取用水量,近两年累计压减取水许可量3.21亿立方米。

突出全覆盖动态管理。严格落实法规规定,规范计划用水管理,突出精细化、全流程监管。全域年用水量5000立方米以上非居民用水户纳入计划管理,依法征收超计划加价水费。建立市级重点监控用水户名录,一企一档实施动态监管,开展水效提升行动,深挖企业节水潜力。加强闭环管理,重点监控用水户用水审计动态全覆盖,做好审计结论下达、运用和整改条款的跟踪落实,突出审计实效。

精准发力  提升重点领域节水效能

培育节水载体。落实节水“细胞工程”,重点推进高耗水行业企业载体建设,重点高耗水企业载体基本全覆盖。全市30家高校完成对标达标,覆盖面达97%。累计培育62个市级以上“水效领跑者”(其中国家和省级12个)。培育32个合同节水管理示范项目,年节水能力超1000万立方米,多个项目获评国家和省级示范项目。探索园区节水新路径,创新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建设,累计建成节水型工业园区6个、农业园区7个。

强化再生水利用。持续深入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积极推进再生水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张家港市加快实施再生水配置利用试点,鼓励各县区吸收借鉴相关经验。指导推进吴江、常熟等地纺织印染集聚园区建设,促进再生水规模化利用。重点培育苏州工业园区桑田岛片区苏州东站、苏州实验室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不断挖掘再生水用于工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潜力。

激发市场活力。市水务局联合财政部门、人民银行苏州分行统筹推进“节水贷”“水权贷”绿色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要素对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作用,激活节水市场,激发企业节水内生动力。2024年以来,全市商业银行累计为263家节水白名单企业发放贷款5074笔,贷款总额达604.46亿元,昆山3个、吴江1个“水权贷”项目签约落地。

宣传教育  凝聚强大节水护水合力

夯实宣传阵地。实现全市10个板块省级节水教育基地全覆盖。印象苏州水文化馆、苏州治水科普园先后建成开放,加快推进太湖水文化馆建设,在全社会营造浓厚节水氛围的同时,充分展现苏州悠久深厚的水文化底蕴。

深耕特色品牌。连续举办13届“我的天堂我的水”主题征文活动,参赛人数和作品数量、质量连创新高,影响力不断扩大。连续9年开展“水讲堂”志愿服务,深入学校、社区举办讲座超过200场,覆盖5万名师生和居民,并融入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水务分中心建设,先后获评全市“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优秀项目”。

提升宣传质效。积极组织参与“节水中国、你我同行”活动,投稿作品数量居全省前列。节水宣传短视频《小手拉大手 节水有一手》获评第四届“节水在身边”短视频征集活动优秀奖。市水务局连续3年获评“水韵江苏——节水少年行”活动优秀组织奖。

下一步,苏州市将立足管好用好水资源,协同推进节水、降碳、减污、扩绿,进一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培育壮大节水产业,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努力打造丰水地区节水样板,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贡献力量。

(来源:江苏省节约用水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