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组织开展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征集遴选,择优推出了39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包含公共机构、工业、农业、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水环境治理五个领域。其中,西南石油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入选公共机构领域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
为进一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助力节水产业发展,水利部组织开展了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征集遴选,择优推出39个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包含公共机构、工业、农业、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水环境治理五个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是发展节水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水利行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的生动实践。水利部高度重视合同节水管理工作,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标准体系、搭建信息平台、开展宣传指导等举措,推动实施了800多项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近90亿元,为推动节水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次入选的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是从地方推荐的近百项案例中,经过初步审查、专家评审、实地调研、网上公示等环节遴选而出,涵盖了工业、农业、公共机构、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环境治理等领域。
公布的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合同节水管理的应用场景、盈利模式和实施成效,着重总结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实施的主要做法,突出亮点特色,展示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和综合管理措施,提炼出“效果保证+效益分享”“用水托管+效益分享”“特许经营+水权交易”“水权交易+综合农事托管服务”等合同节水管理创新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和用水单位参与节水的积极性。
据了解,公共机构领域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主要特点是学校、医院等用水户引入节水服务企业,通过开展水平衡测试、绘制数字化供水管网模型、检测与修复漏水点、搭建智慧用水管理平台、实施DMA分区系统管理、升级改造节水器具、再生水利用等措施开展节水改造。
合同节水管理模式以“节水效益分享型”为主,“节水效果保证型”和“用水费用托管型”也较为常见。通过合同节水管理帮助公共机构摆脱后勤管理人财物短缺困境,用水设施设备及时得到更新维护,既实现了科学精准节水,又提高了公共机构用水信息化管理水平。部分高校还将产学研用相融合,围绕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开展课题研究,联合节水服务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有利促进了节水人才培养和校园节水文化建设。
西南石油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
西南石油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由西南石油大学引入节水服务企业投资建设,采用节水效益分享型,分享期为10年。学校与节水服务企业按照1:9分享节水效益。合同期满后,该项目内所有的设备、设施及运营均归学校。
通过实施合同节水管理项目,西南石油大学建立起水资源在线监测平台,实时监测用水状态;更换老旧供水主管,将 PE 材质管更换成球墨铸铁材质管道;完善用水计量体系,加装具有远传功能的区域表、楼宇表、绿化表等计量设施;更换、补充控制阀,用水终端更换为具有二级水效标识的节水器具;收集利用雨水,通过截污、过滤处理后用于校园绿化。
项目实施后,学校年节水量达86.05万立方米,节水效益236.65万元,年度综合节水率达36.46%。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 4.54%,标准人数人均用水量降低到43.07 立方米/(人·年),达到南方高校用水定额先进值,成功创建四川省节水型高校。通过加装节水器具和智能喷灌设备,有效杜绝长流水现象,实现高效节水。
(来源丨中国水利、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