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东北部,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北部和他念他翁山东南端,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县城——类乌齐县。
重庆市自1994年起对口支援昌都,至今已走过30年接力的征程。对口援藏是党中央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水务集团积极响应援藏号召,先后派出多批管理和技术人员前往昌都市及类乌齐县开展技术支援,受到当地政府和干群一致好评。
地图上的昌都市及类乌齐县(箭头处)
历练与收获
2017年5月,在昌都为期一周的技术支持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
那次援助,我们是带着“勘察水源地,选择取水口,制定制水工艺”和 “教学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任务而去的。那时,正好我轮岗到“原子荧光”,正好昌都水务实验室需要原子荧光光谱仪熟手,我被选中也算是一种“缘”吧。
去之前,同事们都超级关心:“那里海拔高,容易高反哟,千万不能生病了,提前吃点防高反的药。”结果在四月的时候,好巧不巧生病了,怎么能带病过去呢,岂不是影响工作开展?于是自己赶紧吃药、输液,做好身体准备。
担心高反,赶紧买红景天吃!时间这么短,要是没能教会当地同志怎么办?心里忐忑,赶紧写教学计划,整理自己平时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对应解决方法,拷贝相关表单表格记录电子版,做足了准备。
终于踏上了去往昌都的“旅程”,从邦达机场到昌都市区,眼皮耷拉着总也撑不开,一直昏昏欲睡,分明在飞机上还挺激动精神呢,得了,高反了,干脆睡吧!到了目的地,来接我们的人可真不少,我们脖子上挂了好多哈达,当地同志的热情冲淡了身体的不适,我们很快融入,毕竟时间不等人啊,得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我直奔水厂实验室。从计算加药量、计算标准曲线所需储备液体积数开始,到准确配制各种溶液;从开机开仪器开气瓶开始,到操作软件进行检测,打印数据,书写报告;从调节光源光斑开始,到整个液体流路系统清洗和日常仪器维护等工作。我都是先示范,然后放手让当地同志操作,再指出过程中的问题、解答疑惑,看着他们越来越熟练的手法,居然有种“我家实验人员初长成”的成就感。
工作紧张有序进行着。生活中受到了当地同志无微不至的关心。下班后,带我去参观纪念碑、当地的学校、寺庙,吃小吃、美食,给我讲他们是怎么取名的;夜幕下,带我去看市中心广场夜景,音乐喷泉……
启程回渝的前一天,因为本次任务圆满完成,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于是趁午休时间,我们几个做实验的小伙伴和采样的两位同事,就在水厂里的小草坪里,闲聊、品尝“美食”——他们采样的干粮、风干的牦牛肉、青稞粑粑——牦牛肉是生的直接风干,青稞粑粑是用随身携带的水倒进一小撮青稞粉里再捏成小团子,就这样水+青稞粑粑+牦牛肉,真别有一番滋味,挺饱肚子,就是有点“费牙”,哈哈!
回家了,从那次跟昌都水务实验室的小伙伴们分别后,再见到的机会很少了,但网络发达的今天,联系不成问题呀,只要他们有疑问了,就会给我发信息:“胡老师……”只要一建立了联系,就再也不会陌生了。
想起那短短的五天,心里也会窃喜——援藏,我也是做了一点点贡献的。昌都之行,于我就是一场缘分、一份责任、一次历练、一份收获,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
重庆水务集团水质检测公司水质分析员 胡晓玲
希望再赴高原
2021年10月,给水设计公司承担了类乌齐县供水工程设计任务。
当飞机降落在邦达机场时,我被眼前壮丽风景深深震撼。就这样,怀揣着对“最后一片净土”的向往,踏上了西藏的土地。
然而,当晚突如其来的高反让我一整夜都无法入眠,终于也理解了西藏是“眼睛的天堂,身体的地狱”这一说法。第二天开始,在当地藏族同胞带领下,我坚持在4000多米高的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中喘着粗气缓慢前行,寻找优质水源,踏勘水厂选址,用双脚丈量管道线路,用汗水挥洒热情。
返渝两个月内,公司设计团队加班加点完成该项目取水工程、33km原水管线、10000m3/d净水厂的设计任务,并通过昌都市住房城乡建委的施工图审查,获得了类乌齐县党委、政府一致好评。
施工期间又遇到新冠疫情,航班停飞,于是我们设计团队辗转多地、更换不同交通工具,想尽办法按时抵达现场推进工作。两年时间里,往返西藏10余次,始终有力保障工程建设现场技术服务。2023年11月,类乌齐县供水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成功打造了藏区第一座万吨级智能化净水厂。
援藏过程虽然辛苦,但我还是希望有机会再赴西藏,为改善藏族同胞生活用水水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重庆水务人的一份力量。
重庆水务集团给水设计公司设计二部部长、正高级工程师 樊林
授渔的快慰
2023年8月,我前往西藏昌都市卡若区水厂进行了为期4天的水质检测技术指导。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群和自己一样默默守护水质防线的同龄昌都人,他们怀着把昌都建成美丽家园的梦想,全身散发出面对困难和挫折永不退缩的韧劲,这深深触动了我。
在援藏期间,我将自己的水质检测工作经验倾囊相授,指导当地同志在污水总磷、总氮、氨氮与供水铝、铁、氨氮等项目上加强质控手段,有效应对水质检测异常情况。
当我看到卡若区水厂水质检测员能通过分析原水从而调整生产工艺、生产出干净合格的饮用水;污水处理厂水质检测员能独立处理复杂的污水进出水样、保证出水排放达标时,一股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水质检测工作的信念和坚守水质检测一线的决心。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将继续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理想添砖加瓦、为守护青山绿水贡献青年力量。
重庆水务集团水质检测公司水质分析员 姚思佳
千里援藏渝水情深
(来源:重庆水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