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县委书记谈节水】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委书记包世权:勇担“源头”重任 做好节水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节水先锋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全县总面积2065平方公里,境内有渭河、洮河两大水系,水资源总量40.58亿立方米。近年来,渭源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强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科学管水、系统治水、全民节水,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021年,渭源县被水利部认定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3年,渭河渭源段成功创建为第二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坚持科学谋划  着力构建节水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构建政府主导、水利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体系,抓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

加强规划引领。编制《渭源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确定增强节水意识、健全节水服务机制等五大重点任务,明确到2025年全县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关键指标,为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改善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完善《渭源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渭源县节约用水考核办法(试行)》《渭源县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等节水制度7项,健全节约用水行动制度体系,有力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

坚持靶向施策  全面提升节水质效

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坚持“以水定产”,加快谋划布局灌区水资源配置,大力推进中型灌区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实施总投资4.89亿元的石门灌区、南丰灌区改造及引水上山灌溉工程等节水项目7项,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76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35,粮食安全水利基础持续夯实。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健全工业节水管理体系,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供用水计量监测,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工业企业用水计量设施安装率达100%。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2023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2.2%、10.9%。

推进城乡节水降损。全面推进城乡节水行动,实施总投资4.1亿元的引洮配套供水工程4项、总投资1.47亿元的饮水安全工程提升项目8项,改造提升老旧供水管网793公里,新建调蓄水池116座,新建、改建检查井618座,安装“NB”智能水表7.7万块,县域水资源调配利用实现精准管理,城乡节水供水水平全面提升。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洒水等,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

坚持系统思维  有效凝聚节水合力

强化示范带动。积极开展节水载体创建活动,累计创建节水示范单位73家,不断放大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渭河渭源段成功创建为第二批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水清岸绿”成为渭河源头的亮丽名片。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要节点,大力开展节水宣传,全民节水意识持续增强。

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做到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依法用水。及时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纳入党政履责考核,以“硬指标”落实节水“硬任务”,倒逼节水责任落实。

强化智慧赋能。坚持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要求,加快推进渭源智慧水利建设,投资700多万元建成智慧河湖综合管理平台,安装视频监控240多个,17条主要河流中已有13条实现视频监控覆盖,覆盖岸线350多公里;投资4850多万元建成农村供水智慧化管理平台,建立“净水—供水—用水”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体系,真正实现从“水源头”到“水龙头”全过程信息化控制,打造数字节水新模式。

问渠那得清如许,“渭”有源头活水来。下一步,渭源县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巩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水资源支撑和水安全保障。

(来源:甘肃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