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杭州城西南排工程的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和钢筋的碰撞声交织,工人们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在工地上穿梭忙碌……
“这是进水口前池。”城西南排工程南段项目经理、联合党支部书记徐杨介绍道,前池比普通河道要低一些,后面的工程建好后,水就会汇聚到这里,再通过竖井、隧洞、泵站,抽排到钱塘江中。
顾家桥港进水口前池
“杭州城西区域在汛期遇到强降雨时,容易形成内涝,造成城市排水不畅。”徐杨说,城西南排工程建成后,杭州城西防洪排涝标准将由现在的不足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若遭遇50年一遇涝水,相比现在,城西区域河网水位可降低15至40厘米,积水面积和积水量都将减少80%以上,堪称地下的“高速水路”。
顾家桥港进水口竖井
在顾家桥港进水口还有一座竖井,这座竖井目前的深度已相当于14层楼,未来还将继续加深。工人们通过紧贴井壁的扶梯进入井底作业,随着深度的增加,气压逐渐降低,对工人的体力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
顾家桥港进水口竖井第三层衬砌钢筋施工
井深处,工人们正聚精会神地进行着第三层衬砌钢筋施工,每一道工序都显得尤为精细与关键。为了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井壁上布置的洒水器正持续作业,对已完成的部分进行细致保养,一层层细密的水雾将施工区域笼罩其中。在这近乎封闭的空间内,湿气与热气交织,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湿热感,地面也因水汽的凝结而变得泥泞不堪。工人们的脸上没有丝毫懈怠,他们仍旧专注于手头那份工作。
徐杨与工人就施工进程进行交谈
为了保障一线建设者的身心健康,城西南排工程采取了多种防暑降温措施。在顾家桥港进水口的爱心驿站,多名工人在此休息,他们手中拿着矿泉水,擦去额上的汗珠,享受着这里的清凉与宁静。
爱心驿站
临建班班长李昭对工地上的防暑降温措施赞不绝口。他表示,工地为工人们准备了绿豆汤、藿香正气水以及充足的矿泉水等物资。据徐杨介绍,为应对极端高温天气,市水务集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包括实施错峰上班制度,避开高温时段作业,减少高温对工人的影响;在作业点常备防暑降温药品;在爱心驿站内放置冰箱、冷饮等物资,为工人们提供清凉的休憩环境等。
盛夏,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然而,在城西南排工程项目工地上,这些一线作业人员不畏酷暑,不惧高温“烤”验,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