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果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以建设县域节水型社会为抓手,通过“五个强化”做好节水文章,在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平果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2023年,平果市荣获水利部认定的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称号。
强化组织领导,高位推进抓节水
平果市把节约用水工作摆在全市工作重要位置,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市水利局等20多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约用水领导小组,组织、指导、监督、检查节水工作。市水利局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各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政府领导、部门落实、政策引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共同建设”的工作局面。平果市制定了《平果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到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
强化制度保障,夯实基础抓节水
推进节水工作,制度建设是根本。市委、市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印发了《平果市城市节水工作实施方案》《平果市农业节水奖励暂行办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定额管理与总量控制制度、计划用水管理与用水计量制度、节水“三同时”制度,对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制度,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平果市根据《广西农林牧渔业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及行业用水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取水户颁发取水许可证,持有取水许可证者方可取得取水权;科学预测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需水量,明确行业用水指标,系统推进节水工作,积极探索、扶持和发展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器具,明确用水总量和定额管控,推行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构建新型水生态环境。
强化用水监管,系统发力抓节水
平果市加强对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的管理,坚持把节水“三同时”审查纳入建设项目基本审批程序,对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要求建设单位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城市规划、施工图设计审查,建设项目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管理环节,节水“三同时”制度落实率达100%。
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平果市结合实际,采取计划与定额相结合的计划用水管理,超计划或超定额取用水的,需累进缴纳水资源费。通过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方式,平果市实现对全市用水的有效管理。
强化节水载体建设,精准施策抓节水
平果市坚持把节水型企业、单位、学校、小区创建作为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抓手,引领带动节水设施、节水器具的普及使用,加强城乡节水工作,提高科学用水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平果市重点抓好火电、化工等企业节水,采用先进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引导企业淘汰耗水量大、能耗高、用水效率低、污染严重的产品,控制耗水多、污染大的项目上马,节水型企业创成率达50%;建成42家节水型公共机构,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62%;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8个小区被评为节水型小区,节水型小区建成率达15%以上;优先扶持鼓励节水灌溉项目、雨水收集利用项目、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在农业产业发展上不断完善农业计量设施,农业用水计量率达66.9%;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探索推广高效节水农业,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发展高效农业,完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率达39.04%。
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合力抓节水
平果市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点节点开展节水宣传,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展示节水器具实物等方式,向群众讲解节水相关政策法规,推广节水技术常识与方法,普及节水护水妙招;开展节水宣传“四进”活动,在学校开展节水课堂、评选“节水大使”等节水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国情水情,带动全社会形成节水护水良好风尚;充分利用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节水护水主题宣传片,组织公众参加节水知识竞赛,多渠道多样式进行节水宣传教育;举办节水培训班,加强各行政区节水管理队伍培训,提高节水管理队伍综合素质。
下一步,平果市将继续加强节水型社会巩固提升工作,扶持鼓励节水灌溉项目、雨水收集利用项目、再生水利用项目建设,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水权交易,促进农业和工业用水互补,解决工业发展用水控制指标临界问题,为五年内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评价赋分继续保持优秀等次而努力。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