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听创业前辈讲述水厂奋斗史 | 聊城水务集团:回望奋斗史 走好奋进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供水之窗

为提高市民的生活饮用水质量,1958年2月,经山东省建设厅和聊城市政府批准,聊城自来水厂筹备委员会成立,聊城供水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60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利用东昌湖水,聊城市古城区建设了地表水厂一座。尽管当时的供水能力只有3000立方米/日,但咱们城区老百姓落后的用水方式得到了改变。

聊城1.jpg

古城区的水塔,如今已成为历史

1966年,聊城自来水厂在光岳楼北侧建起一座150立方米的水塔,供水管道铺至闸口东,并在聊城古城区建了9个供水站。自此,自来水进入千家万户,聊城城区结束了无自来水的历史,聊城市民品尝到了第一次喝上自来水的喜悦。

聊城2.jpg

东聊引水工程城区管网施工现场

如果把东阿优质地下水输送到43公里外的聊城城区,面临重重困难:资金缺乏、征地拆迁、铺设供水管道等等。

困难面前,水务人没有退缩,他们做了大量繁杂的前期准备工作。1999年9月,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持下,兴聊十大工程之一的“东聊引水工程”破土动工。工程包括一座现代化的东郊水厂及输水主干管道,其中穿越多处道路、河流,工作量大、施工难度高。聊城水务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拼命三郎”精神,日夜施工,风雨无阻,喊着奋斗到底的口号,将3年的工期硬是缩短至162天。自此,聊城人民实现了从“合格水”到“优质矿泉水”的历史跨越。

听创业前辈张月臣讲述自来水厂奋斗史

聊城3.jpg

张月臣同志,原聊城水务集团党委委员、聊城自来水公司副经理,今年72岁,1974年入党,党龄50年。对于咱们公司的发展史,我很有感触。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有三个家:第一个家是生我养我的农村老家;第二个家是服役了15年零2个月的部队;第三个家是咱们的自来水公司。

我1987年转业来到自来水公司,当时聊城供水现状确实让人堪忧,水质、水量、水压比较差,经常有计划性局部停水,印象深刻的是,每天早晨拧开水龙头时,都会流出铁锈红的颜色,直到实施东聊引水工程,才得到了明显改善。2003年中央领导视察山东时,咱们公司为其提供了专列供水服务。在实施东聊引水工程时,公司上下不分工作日和休假日,在大家的观念里压根没有时间点,上至领导班子下至一线职工,大家全员上阵,齐心协力压缩施工时间。当年的施工质量和进度创了记录,受到市政府点名表扬。

有很多年,我们的薪资待遇压根没法与其他单位比,为了养家糊口,同志们也是比较焦虑。后来公司也是越来越好,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王吾雪同志上任以来,咱们员工收入、精神面貌和企业社会形象大幅度提高,在家属院里,我听说咱们的职工在外边说起在水务集团上班,都会收到别人羡慕的眼光,我也跟着高兴,跟我们那时候比啊,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这里,也希望在职的干部职工,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工作环境,维护好企业这样好的社会形象,遵守好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不能出丝毫问题。最后祝愿集团芝麻开花节节高,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更加饱满,事业更加兴旺。

(袁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