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浙江永安水务改革赋能发展新高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供水之窗

今年以来,浙江永安水务认真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国有企业产业化改革决策部署,以浙江仙城城市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新体制、新思想、新面貌焕发新动力,全力以赴打好打赢资源整合攻坚战,助推国资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

永安1.jpg

承担好责任,城乡供水能力稳步提升

永安水务坚持把保障供水作为补齐乡村振兴短板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打破原有城乡供水分化格局,改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打造多源互补供水网络,高效推进城乡供水“一张网”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饮水用水新需求。

一是做强供水保障能力。

1.城乡供水再升级。通过实施“三降一升”(降产销差、降漏损率、降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农饮水管护、智慧水务建设等专项工作,有效提升城乡供水效能。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向周边乡村延伸,供水主管网铺设总长达800公里,管网建设覆盖15个乡镇(街道)531个村。以“中心水厂为主,大爿地水厂为辅”的方式探索城乡供水新模式,形成城区及周边乡镇街道同质、同网供水格局。投资3.1亿元部署西部供水工程项目,以里林水库为水源,新建供水规模10万立方米/日取水头部一座,5万立方米/日净水厂一座,补齐农村供水短板。

2.服务能力再提质。2023年,完成供水3621万立方米,同比增长5.29%,日均供水9.9万立方米,最高日供水量11.2万立方米;管理农村水站129只,覆盖72个行政村45858人口、完成户表拆装15194只、安装供水管道96公里、探漏1867次、维修管道4347处、受理报装业务2166件,完成县里重大会议、活动,中、高考等供水保障任务48余次,供水保障率、维修满意率均达100%。

3.民生改造再发力。2023年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改造项目在民生实事项目进度评比中,连续两次全市排名第一,涉及百合家园、中央花园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提前3个月完成,惠及居民家庭3000余户。2024年度完成安岭水厂引水管和配套主管网安装29.2公里;计划实施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10个、智能水表更换45000组。

永安2.jpg

二是做优水资源调配能力。

1.优化水库布局。公司辖下共有大、中、小型水库7座,肩负着防汛抗旱、原水供应、农业灌溉、生态用水等公益性职能,经科学谋划、智慧调控,将北岙、西岙、盂溪、里林、郑桥等多水库进行联网联通,打造多水库串联、多水厂联网、多水管联调的“东西互济一盘棋”调配格局,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宏观调控,在台汛期、梅雨期、干旱期来临之际,保障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

2.守护原水安全。全县三大水源地盂溪水库、西岙水库、郑桥水库总库容2975万立方米。其中盂溪水库是全县最大的供水水源地,该水库工程作为浙江省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浙江省水资源保障“百亿工程”项目之一,将于今年内全面完成竣工验收。公司依托“智慧水厂管理系统”建设契机,归集水利、环保、综合执法、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水文信息数据,实现“监测—预警—研判—处置”全流程监管,有效防范化解水源污染风险。共安装水库大坝、输水干渠等重要场所高空视频监控点14个,发现水源地内非法垂钓、违规人员闯入、垃圾漂浮物等涉水风险、违规情况时及时干预处置,预警信息实时推送至相关执法监管部门。

3.保障农业灌溉。为有效应对持续干旱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永安水务科学制定引水、输水计划,积极协调电力、河道淤积等问题,采取调度引水、开闸放水、生态流量泄放等多种措施,合理调度管理水资源,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和河道生态需求。今年5月底,位于埠头镇的里林水库下放农田灌溉用水约79万立方米,保障下游2万多亩农田春耕用水需求。

4.推进项目建设。成立项目专班,凝聚合力、集中攻坚,牢牢把握施工质量和进度,推动重大项目早日竣工投产见效。总投资1.86亿元的绿色小水电示范区建设项目,将在2024年内完成13座电站绿色可持续改造提升,为促进企业与生态效益双提升提供保障。

三是做实水质安全检测防线。

水质部门拥有400多平方米的化验分析场所,8名专业检测人员,配备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浊度仪、显微镜等20余台仪器设备。一是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设置了理化室、纯水室、微生物检测室等8个功能室,实现了检验流程规范化管理。二是明确了水质检测流程、规范操作程序,进一步提升实验室建设智能化水平。三是完善水质突发性应急预案,配置了水质应急监测设备,保证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在做好各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抽样监测和定期检测的同时,充分发挥水质数据对供水生产、服务的技术支持作用,把好水质安全关。

公司制定严格的水厂工艺运行规程和水质管理制度,每日对16项指标进行监测;每周对定点的管网水11项指标进行监测;每月对出厂水、管网水进行40项常规项目全分析委托检测;每月对原水进行29项常规项目全分析委托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97项水质全分析和水库上、中、下层水源水33项水质常规项目全分析委托检测,让城乡共饮“放心水”。目前仙居县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

发挥好功能,营商服务水平持续优化

2024年是台州撤地设市30周年,也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持续深化之年,永安水务通过简化办理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创新特色服务,推动营商环境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解,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全面推进,为仙居县聚力“三高三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提供最优环境支撑。

永安3.jpg

一是打造“零资料”服务。坚持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构建为民为企“增值化”服务新生态,打好内部挖潜增效“组合拳”,为落户在辖区内企业提供最优最便捷的用水服务。营业厅、勘察设计、施工班组等各部门联动,群众、企业涉水业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续升级,13项群众关心的“办事服务、投诉建议、故障报修”等业务均实现“掌上”办理。

推行用户接水“一受理即进场”的施工方式,用户可通过供水服务热线87761599或浙里办网上营业厅进行预约,也可前往政务服务大厅水务窗口申请办理,水务工作人员将在第一时间上门与用户明确供水方案及合同签订等前期工作,及时完成装表通水,有效保障通水时限要求。设置专人负责第一时间推送相关信息到营销系统平台,做好信息闭环。截止5月底,累计完成表计安装480只。

二是擦亮“仙水管家”名片。今年以来,永安水务以“增值化改革”为牵引,聚力打造“仙水管家”服务品牌,破解企业涉水“急难愁盼”问题,提升群众用水“幸福指数”。公司出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仙水管家”服务品牌工作实施方案》,组建6支服务队,队伍成员均来自公司内部供水管理、管网维修等部门,具有扎实的业务技能和基层服务工作经验,通过主动认领责任片区网格服务、企业用水“一对一”VIP服务等举措,由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带队,对全县用水量靠前用水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将“服务窗口”搬到了“企业门口”,增强“水为民生”的供水形象。

每到一家企业,“水管家”队伍向用户宣传用水政策,提高用户对政策规定和服务细则的知晓度;帮助用户解决相关用水问题;及时掌握用户涉水需求,协助解决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服务满意度调查,收集整理企业对供水服务评价表,吸取鲜活经验,积极争取提高企业对供水服务的理解和信任度;高考期间做好辖区仙居中学、城峰中学、仙居职业中学周边供水管线、附属设施等巡查,确保供水、消防用水安全正常。自活动开展以来,已服务企业约50家,提供政策咨询、容缺受理、帮办代办、应急处置等服务200余件。

永安4.jpg

三是深化“数智化”改革。围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规划要求,立足主责主业,优化数字效能,着力提升管控、运营、服务效能的“广度”和“深度”,为更好的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夯实“数智主引擎”根基。

永安5.jpg

1.加快智慧水务工程建设。该项目总投资2.74亿元,计划通过整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建立起一个从水源管理、水厂生产到管网监测维护的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从而达到信息、数据“共享化”,供水生产、服务、运营“精细化”,业务流程、管理“协作化”,决策、管控“智慧化”的目的。

2.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攻坚。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部门营商环境系列决策部署,不断优化举措,实现精准对接,为落户在辖区内的企业提供最优最便捷的用水服务。2023年保持营商环境“无感监测”排名省26个山区欠发达县市第一梯队,助推省对县营商环境考核工作提质增效。

3.推行水费“数电发票”。通过对现有系统升级改造、与第三方平台系统对接等方式,将收费数据“接通”水费数电发票,水费的专票和普票我们将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发送;用户也可关注微信“浙江永安水务集团”公众号,点击会话框的自助服务绑定户号后,查看或下载电子发票。该项服务自4月份上线以来,累计打印数电发票4252张,金额685万元。

4.打造“人工+数字化”管网漏损管控模式。引进专业检漏队伍实施分区域、全覆盖专项管网检漏行动,量化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结合智慧水务GIS信息平台建设,及时监测、提醒用户内部漏损,减少水量损失,让漏损管控实现从预警监测、事件处置到现场监管的全流程管理,通过“一张网”“一站式”和“一盘棋”的“三个一”新模式,在“漏损控制”数字化变革中迎来了“智”的飞跃。

建设好队伍,人才培育成效显著提升

根据永安水务集团行业特征、经营目标以及各个板块的发展趋势,推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布局、融合互促,提升现有团队的综合业务与项目管理能力,为集团构建一支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既懂经营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储备一批德才兼备、年轻优秀的后备干部队伍,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人才队伍,全链条全周期培养一支适应集团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队伍,支撑公司的战略转型,助力企业打造全能型运营集团。

永安6.jpg

一是实施政治能力赋能行动计划。聚焦实践锻炼,助推知行合一,引导干部职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在项目攻坚、机制优化中磨炼担当精神,提升综合素质,鼓励干部职工积极参加“争当主力军,攻坚我先行”“汇智聚力,献策有为”等系列活动,组建志愿服务队、应急抢修队和反恐应急队三支品牌队伍,在山区送水、供水抢修、安全维稳等关键时刻保证能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推动更多干部在应对挑战时攻坚克难,持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圆满完成16个地氟病村约4116名村民改水降氟水质提升工作。

二是实施青年后备队伍培育计划。围绕“人才强企”战略,坚持“选育管用”并重,着力打造一支知识型、技术型的青年力量队伍。建立“后浪奔涌  凝新聚力”“师徒结对  携手共进”系列新员工入职培养计划,搭建“笔尖真章”比拼平台、创新“线上+线下”信息化培训等,强化专业化技术人才的实训培养,鼓励青年人才在助推企业发展中大胆发声,及时发现识别优秀年轻人才,对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员工,实施岗位竞聘、轮岗、挂职等多形式“成长助推”计划,青年骨干人才迅速成长。近年来,集团多名青年员工获得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两办、县巡察工作组荣誉表彰;集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45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65人。

三是实施产业工人队伍工匠计划。强化一线员工理论和实务能力的衔接,着力构建技能竞赛平台,以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主线,组织安规考试、机械电气操作、管网维修等多项专业竞赛,提高技术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大技能人才在各级各类表彰和荣誉评选中的倾斜力度,开展“五水标兵”“十佳员工”等评比,激发技能人才的工作热情,提升他们的竞技水平。开展先进劳模、优秀事迹宣传,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勇当“主力军”、争当“担当者”,厚植“劳模文化”“工匠精神”沃土,集团先后培养全国劳动模范2名、省市劳动模范1名、县劳动模范1名。

谋划好目标,激活企业发展新动能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永安水务将直面矛盾和挑战,对准瓶颈和短板,努力在增强创新能力、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强化运营能力提升。经营管理部将对各分子公司经营性项业务加强监督管理,对效益低下的业务要探索经营新路径,确保年度经营效益创新高。投资建设部要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导向,探索低效闲置土地盘活利用路径,打造多元化商业综合体,探索可持续发展运营实践,推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审计监督部要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产集聚等部门、岗位和环节的检查监督。安全应急部要及时分解、落实上级安全生产各项要求,及时制定调整安全应急预案,提升对于应急事件的协调处理能力。党建人事部要探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发挥创新发展优势,最大程度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二是项目引领带动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科学谋划水务项目,加快推进西部供水工程、智慧水务及农村饮用水提升新建工程、绿色小水电生态示范区建设等在建重点工程进度,攻坚克难、担当作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三是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智慧水务为牵引,建立“水务+科技+人才”融合创新体系,组织管理干部“走出去”“引进来”,到行业内领先企业考察取经,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对标对表,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原水发电、城乡供水、市政工程等领域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陈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