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做活水文章 念好节水经——德州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纪实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节水先锋

  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为引领,围绕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目标,全面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国家节水行动,把城市节水工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拧紧城市“水龙头”,做好做活“水文章”,节水管理和节约用水效率显著提高。
  节水,政策先行。德州市市先后出台了《德州市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等15个规范性文件,制定了内容涵盖了计划用水、阶梯水价、中水建设、节水设施验收、雨水利用等城市节水管理的多个方面的配套文件,对节水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城市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多次对自来水价格进行了调整并实行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通过政策引导、价格调整,企业和市民的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节水,重在细节。德州市强化宣传引导,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小区、单位创建活动,将节水理念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德州学院是德州第一批成功创建成为省级节水型单位,和上实环境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合作,每天向学校供应3000立方米中水,用于19栋学生公寓和9栋教学楼厕所冲洗。仅此一项1年可节省自来水60万立方米,折合成自来水费约180万元。中心城区共有省级节水型小区14家、节水型单位17家,机关、学校、企业、环卫公厕以及公共场所节水器具普及率100%。
  节水,更善利用。以创建节水型企业为目标,该市大批企业通过新技术、新设备,从过去的“耗水大户”变成“节水先锋”。
  华鲁恒升集团是德州市的用水大户,夏季用水高峰每天的用水量达到15万立方,其中循环冷却水占到企业用水的60%以上,将循环水的次数由原来的4到5次提升到现在的7到8次,年节约用水400万方。同样在循环水上紧缩“水根”的还有该市的华能德州电厂,企业建设的30万千瓦发电机组循环水补充水处理装置,可以大大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降低排污量和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降低率为9.6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4.05%;2018年和201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年降低率均大于5%,中心城区11家企业荣获“省级节水型企业”。
  节水,理念更新。海绵城市建设是节水型城市创建的重要指标,是环境生态节水的重要一环。如今,这一建设方式在该市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位于高铁新区的杨庄河景区充分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原则,通过对景区内主要路面采用透水铺装,低洼处建设渗沟、滞留池等设施,“将雨水留下来,不仅可用于景区自身绿化使用,充裕时,还可通过节制闸满足附近农田灌溉用水。” 广川大道是德州市首条按照海绵城市设计要求实施的下沉式绿地,绿化带高程比车行道路面高程低20厘米,内设溢流口、挡水堰等海绵设施,充分收集车行道雨水的同时,还可防止水分下渗流失,含蓄水源。中心城区的西陈沟省级生态湿地园区、沙王河景区、锦绣川景区等均设置了植草沟、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使景区内的雨水就地消纳,补充了河道水源。纬九路、纬十路等采用了透水砖、蓄水模块等海绵体,加速了雨水下渗,减少了道路积水。目前,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日污水处理规模46.9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7.61%以上;新建城区雨污分流管道覆盖率100%,中心城区已建成雨水管道589公里。
  节水,更要降损。作为中心城区唯一一家公共供水企业,德州公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管理工作,健全机制、强化措施,自主研发了包括漏失监测、漏失预测预警、独立计量分区(DMA)漏失控制等子系统的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监测——预警——控制三级系统,逐级管控。该公司加快息化建设进程,充实完善数据库信息,通过先进的漏失监测设备、基于C/S的GIS技术、漏失监测预测分析算法以及信息技术融合实现对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的信息化监控,将传统的被动式漏失判断转变为主动的预测、监测、报警和控制,提高管网漏损点判断和定位效率,有效提升了供水管网漏失管理水平。2019年,管网漏损率由2018年的9.33%降至9.02%,呈现稳中有降趋势。(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