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青岛市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大力开展城市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工作,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在国家生态环境部、住建部2020年城市黑臭水体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中被给予充分肯定。

图为治理后青岛李村河水质。
一是加大投入。投资59.34亿元,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重点补齐城市污水处理短板,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海泊河污水处理厂等污水厂实施改造提标和扩建,新建改造排水管网,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二是“源头治理”。开展排水口专项整治,对建成区890个排水口建立了台账;同时,引入专业单位“追本溯源”,采取管道物探等技术手段进行主城区管网检测1500余公里,全面排查整治污染源头。三是生态修复。在河道内栽种荷花、莲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恢复黑臭水体生态岸线约13公里。实施生态补水,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回补上游河道,还原河道生态调蓄功能。目前,李村河中下游、张村河上游再生水稳定补水达到24.75万立方米/日,海泊河再生水补水2.5万立方米/日。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补水效果,开展李村河中游生态补水示范项目,为李村河中游、张村河中游提供5万立方米/日的再生水补水水源。四是建章立制。相继出台了《青岛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绩效考评办法》等12项制度文件,确保“常治长净、长制久清”。五是落实河长制。将黑臭水体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四级河长体系,出台河长制工作方案和相应配套制度,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不断深化。六是构建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在线传感、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理念,布设监测设备214台,构建全市统一共享排水监测管控平台,实现源头、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河道的全过程数据监测,做到数据统筹共享,助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平台化、智慧化。七是督查考核。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岛市城市河道巡查预警与动态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城市黑臭水体实行动态巡查,实现城区河道全覆盖巡查和无盲区监控,发现的问题进行督查通报,纳入绩效考核,确保各层级责任上肩,任务落地。八是联合执法。建立多部门常态化排水溯源联合执法工作机制,杜绝管网私搭乱接现象;严格执行许可制度,2020年共办理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111件,全市核发排污许可证2441张、登记20130家,登记率100%。(山东省城镇供排水协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