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艳
他叫罗延银,同事们都称呼他“老罗”。老家在河南的罗延银师傅1997年来到苏州,第一份工作便是排水管网管理所的管道疏通工,一干就是十几年。这是一份“苦、脏、累”的活儿,当年一同从河南来苏州进入疏通班的四个老乡,干了没几天都辞职了,只有老罗坚持到了现在。

图为罗延银师傅。
他,用朴实的语言看淡工作的艰辛
穿上专业防护服,系上绳索,戴上防毒面具和皮手套,全副武装的罗延银,顺着单梯,下到窨井,对着散发着恶臭的生活垃圾,只能一勺勺地挖、一勺勺地舀,有时还得用手一点点地抠。这就是罗延银过去多年日常工作的常态。
在酷暑难耐的夏天,防护服穿上去就会一身汗,而汗水又排不到衣服外面,在逼仄的下水道里作业后,整个人往往就像刚刚水洗过的一样。坐下休息,路面能被汗水浇湿一片,鞋子里也能倒出一滩汗水来,衣服往往都是湿了干,干了湿。
在滴水成冰的冬天,橡胶衣里面也只能穿一层紧身的薄衣,刺骨的污水透过橡胶衣像刀子一样割得人生疼,在每次下井前,只能喝上一碗姜汤御寒。老罗说起这些工作上的辛酸总是轻描淡写,“没事,干着干着就习惯了。”“再脏再累的活,总得有人干。”“我会一直干下去!”他乐呵呵地说。
他,用敬业的精神维护城市的整洁
伴随着排水工作的日益科技化、智能化,部分人工下井作业已逐步被CCTV下井检测配合紫外光修复、胀插修复等新型的非开挖修复等手段替代。罗延银同志也由单一的井下作业慢慢走上地面,先后担任泵站维修工和管道巡视工。虽然罗延银学历不高,只有初中文化,但他利用闲暇时间翻阅机械维修、电脑维修等书籍,把旧设备拆开反复研究,拆解摸索设备的各个模块,不断学习,时刻鞭策自己紧跟排水新时代步伐,逐渐从一个普通的排水管道工,慢慢成长为全面的技能型职工。现在罗延银同志的工作主要负责采集水样、处理投诉和管道的查漏修复。但他无论在任何岗位,始终不忘初心,保持着一贯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体现了爱岗敬业的劳模精神。
他,用不改的初心带动苏排的发展
2010年11月,在罗延银同志的带动下,管网管理所成立了罗延银班组,并于2013年6月被苏州市委组织部正式命名为罗延银支部。支部成立后,以罗延银为代表组成了劳模宣讲队,以他切身经历为宣讲素材,在工作之余多次走进社区、大学校园和企业群体中,为大家传播劳模精神,传承劳模力量。又带着“小水滴的奇幻旅行”、“你所不知道的秘密——污水处理”等精品课程,走进大中小学校园进行授课。在“世界水日”、“节水宣传日”等活动期间邀请社区、学生代表等走进污水厂,通俗易懂地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带给每一位来访者,把劳模精神渗透融入到社会实践,产生了较为显著的社会效益。
罗延银同志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要让城市的管道畅通无阻,苏城的百姓顺畅排水。这就是罗延银精神,更是截污治污、造福于民的苏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