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坚持科技节水 推动绿色发展——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漏损管理持续完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科研天地

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开始之日。当天上午,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海淀营销分公司走进学院路18号院开展了“节水有我在行动  同心共护水安全”主题宣传服务活动,吸引近两千名社区居民热情参与。

北京1.jpg

今年3月份,《北京市节水条例》实施一周年。作为供水环节的节水主力,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聚焦降本提质增效,坚持走科技节水之路,建立以独立计量区、卫星探漏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与人工探漏互为补充的漏损管理体系,主动检出管网破损隐患处数提升17%,实现年均节水量近1900万立方米。截至2023年,集团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8.79%,已实现连续十余年下降。

卫星为供水管网“拍片、做体检”

“千里之外的卫星从太空‘扫一眼’,就能快速找到地下供水管网的漏损位置。”集团副总工程师刘阔说。

供水管网漏点往往“细水长流”,传统的人工检漏需要大量专业人员对供水管线逐一进行“盲检”,难度较大。卫星探漏利用长波段雷达卫星为目标区域拍一张“照片”,通过算法模型,分析不同地点土壤水含量,就能解译出供水管网疑似漏水点范围,一般可以发现管网中微小的渗漏。

据刘阔介绍,集团2018年引入卫星探漏技术后,持续开展卫星探漏现场核查工作,逐步实现了由以人工检漏为主的传统方式向基于数据分析的现代化方式转变,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人工听漏为管线“诊脉”

卫星探漏虽然能快速发现管网漏损情况,但还需要人工到现场进一步排查核实。因此,集团依然保留着传统的人工听漏方式。当卫星探测扫描分析后,工作人员根据卫星扫描图像和地理信息系统划定的范围,携带听漏设备前往现场检测,最终确定漏点的准确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听漏设备也在迭代更新,由最初的铁钎、听音杆、电子听音杆到听漏仪,检漏准确率更高。目前,集团听漏设备主要是听漏仪。工作人员戴上耳机,将听漏仪贴向地面,每迈一步便挪动一次听漏仪的位置,就这样一步步为管线“诊脉”。如果供水管网有漏损,耳机里便能传出异常的声响,经专业技术人员“会诊”,最终确定的漏点位置误差不超过1米。

北京2.jpg

管网管理分公司听漏技术人员孙乃硕说,“管网发生漏损后,细细的水流穿过破损点,摩擦管道壁和土层而发出声音,听上去是刺耳的长音。”听漏是个精细活儿,由于白天环境声音复杂,因此听漏工作基本上在凌晨2点以后进行。此时,小区居民大多已经入睡,道路车辆很少,环境相对安静,听漏人员可以更快听准管线漏损位置。

独立计量区全天候监测

活动现场不远处,两名技术人员用锥桶围出一个方形区域,拉开井盖。“这里就是学院路18号小区DMA所在地。大的设备是流量计,用来记录居民用水数据;小的是远程传输设备……”顺着管网管理分公司漏失控制科科长佟怿维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井盖下流量计上的数值不断跳动,实时显示着小区居民的用水情况。

DMA(独立计量区)是将供水管线分割成单独计量的供水区域,在小区进水口安装流量计量设备,实时监测小区用水情况。居民用水量一般在早、中、晚时段较大,凌晨2点至4点几乎没有用水。通过最小夜间流量和总分表水量对比分析,可以快速发现、快速定位管网漏损隐患,并通过及时修复漏损,有效减少水资源流失。

据佟怿维介绍,2023年7月,通过DMA发现了朝阳区劲松三区管线破损。小区夜间最小流量突然发生变化,由前期4立方米/时的正常水平突增至约23立方米/时,增幅近6倍。专业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分析,利用漏失监测记录仪与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并修复1处直径150毫米管线破损,修复后夜间最小流量值回落至正常水平,可实现年节水3万立方米。

刘阔介绍说:“DMA作为控制管网漏损的重要手段,自2012年起,集团逐步推进DMA建设。目前集团累计建成3400余个DMA,已初步形成规模效益,其应用规模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前列,未来将实现所有小区全覆盖。”

智慧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智能远传水表是水量计量的最终端,也为用户提供了便利。智能远传水表基于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传输,具备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存储、通信等功能。它不仅具有定时传输数据、精准计量、直观易读、低耗能等优势,而且本身自带电池,无需单独接线供电,当水表电量低时不会影响正常用水和计量。

学院路18号院,共有15栋居民楼、用户1500余户。前不久,集团为该小区统一安装了智能远传水表,用水数据定时传送至集团营销系统中,自动完成出账。智能远传水表实现了“查表不入户”,用户通过北京自来水App、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水费代扣等方式,实现“缴费不出门”。

集团海淀营销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分公司服务范围内,已为用户安装了76万余支智能远传水表,4.9万户绑定支付宝代扣业务,线上缴费占比达90%以上。”

为了让智慧服务、精准服务惠及更多市民用户,集团累计为用户安装智能远传水表430余万支,覆盖率达70%以上;去年新拓展了支付宝居民水费代扣服务,该项服务率先在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上线,已签约用户12万余户。随着线上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目前90%以上的居民用户通过线上便捷渠道缴纳水费。今年集团还将更换90万支智能远传水表,预计到“十四五”末,集团供水范围内将基本实现智能远传水表全覆盖。

此外,集团还通过加快管网更新改造、持续优化供水运行调度、完善分区压力控制等方式,不断减少管网破损。下一步,集团将全面推动“安全、优质、绿色、智慧”供水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十四五”末漏损率控制在8%以内的目标,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更加坚实的供水安全保障。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