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建省福州市总工会正式命名福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北区水厂“吴晓然劳模工作室”、福州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赖茂顺劳模工作室”为“福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据悉,福州水务集团所属福州市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林朝晖劳模创新工作室”之前已被命名为“福州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自来水公司“吴晓然劳模工作室”
吴晓然劳模工作室成立于2022年1月,该工作室由曾获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福州市劳动模范等称号的吴晓然同志领衔、北区水厂检修与工艺技术骨干人才组成,自创建以来,在提升饮用水质量、污泥干化工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制水生产工作中,吴晓然劳模工作室成功将阴离子型PAM应用于自来水高密池中,团队成员耗时两年,经过200多组试验,制定周密的投产计划,持续跟踪生产投入使用,剖析修正运行参数,总结出最佳投率组合,使得阴离子型高分子在高密池的沉淀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水质净化效果更加优质。该成果在提高水质的同时,降低了药剂投率,促进了资源节约。
在污泥取样工作中,吴晓然劳模工作室成功研发出一种自来水厂平衡池泥水取样装置,该装置采用巧妙的技术手段,解决了传统取样方式中因泥水管路堵塞而难以采集准确样品的问题。通过该装置,在进行污泥取样时,能够更快捷、准确地提取平衡池中的泥水样品,从而更好地判断泥水情况,为污泥浓缩处理提供可靠的样品保证。
排水公司“赖茂顺劳模工作室”
赖茂顺劳模工作室于2021年挂牌成立,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赖茂顺同志牵头,以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俞峰同志和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林义凌同志等为中坚力量,以“传帮带”的方式,助力青年成才,开展技术攻关,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抗台抢险、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排水管网建设、民生补短板、项目攻坚等工作中多次展示先锋形象,使劳模团队真正成为企业的智囊团、项目的攻关队,成为推动公司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
在公司项目中,工作室积极应用非开挖紫外光修复法、非开挖机械制螺旋缠绕法等新技术,避免了传统的“开膛破肚”式施工方法,并推进泵站数字化管控、排水防涝标准件(井盖起吊器、人行便桥、井盖撬棍)、有限空间模拟构筑物、免下水封堵装备改良优化等多个科研课题项目,获批3个专利、1个软件著作权。
工作人员用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修复管道病害
同时,工作室主动了解市场上新型排水设备,借助省水协、中水协等同业平台探索交流先进技术经验,与福州大学陈宜言大师产学研中心开展校企合作,提升公司技术储备。
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上,工作室遵循“健康排查系统化、设施改造标准化、问题移交制度化、日常管理信息化”工作思路,全面推动“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治理。2023年1月至12月,福州市四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增长至65.6%,同比提升12.4%;污水厂进水浓度增长至99毫克/升,同比提升14.2%,均完成当年任务指标。
在排水防涝工作上,赖茂顺指导工作室成员林义凌进一步完善快速响应机制,细化、更新“一点一策”排涝指南,建立分级巡查、值守清单,部署抢险值守工作更精准、更迅速,同时还组织做好数字峰会、5·18、6·18等重大活动期间排水保障,确保场馆周边无内涝、无冒溢。
2023年,在赖茂顺的指挥调度下,近600名一线抢险人员先后在“杜苏芮”台风期间持续作战152个小时、“海葵”台风期间日夜值守抢险97小时,实现五四路4小时退水、主城区8小时抢通的“福州速度”,有力保障了城区排水安全和百姓安居乐业。
在创新驱动上,赖茂顺积极组织工作室推动排水户信息管理系统、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排水管网巡查系统、检查井排查等系统的应用,着力推进排水管网监测、“福州排水通”手机APP、排水综合系统门户、施工项目管理与客服管理等新系统建设,完善排水管网“一张网”,逐步形成全覆盖的排水大数据库,实现“数字排水”。
(福州水务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