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长伟2003年6月入职豪洋水务涪陵排水公司,也是一名快17年党龄的老党员了。20年来,他坚持用心钻研、锐意进取,善于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落实各项工作,从一线一步一步干起来,成长为司属李渡污水处理厂厂长,在这个平凡岗位书写了不凡业绩。
稳扎稳打强基础 用坚守演绎不平凡
作为镇级污水处理厂厂长,庞长伟不仅要负责全厂运行调控、设备巡检、安全管理,还要负责管网巡视、对外协调等工作。日复一日地巡视管网、检查无人值守泵站,积极找水收水,常常汗流浃背,但他毫无怨言。
观察出水水质
2022年10月调到李渡污水处理厂工作后,庞长伟专门利用一个月时间对所有管线进行排查消缺,污水处理量得到大幅增长。他带头多次试验、调控,通过精准加药、合理控制系统污泥浓度等,主要药剂用量同比大幅减少,单是除磷剂就比计划减少了23吨,电单耗也下浮了75.52kWh/km3。
及时调整运行参数
在工作中,庞长伟总是积极思考谋划。核算自来水用量时,他发现每月水量相差200立方米左右,于是立即对厂区内外自来水管线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厂外地埋自来水管道破损问题,每月自来水费减少一半以上。
查看入厂管网
“掌舵”一座厂,庞长伟总说安全一点都马虎不得,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他组织排查整改配电室玻璃门更换、无人值守泵站围栏增设、消毒接触池锈蚀爬梯更换等安全隐患20余个。他用脚步丈量“一亩三分地”,用心勤俭持家“过日子”,让李渡污水处理厂生产及现场节约化、精细化迈上新台阶,2023年污水处理量同比增加19.26万m3,电单耗、药耗等指标整体降低。
不嫌脏臭,清掏格栅滤渣
大胆创新求突破 用高效展现新作为
庞长伟在技改方面始终走在前。他团结发动班组员工们群策群力,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破解堵点难点问题。
庞长伟(右)与员工一起分析生产数据
李渡污水处理厂消毒使用的二氧化氯发生器运行已12年,达到报废年限,且二氧化氯耗费较高,于是庞长伟牵头多次调试、核算,提出将消毒方式由二氧化氯消毒改为次氯酸钠消毒,不仅每年降低药耗费用约1万元,还降低了药剂管控风险,保障了生产安全。
研究加药设备运行参数
厂里使用的脱泥絮凝剂聚丙烯酰胺3个加药罐自流运行,但1#和2#加药罐长时间不出药,导致罐底絮凝剂沉积变质、3#絮凝剂腐化上浮,造成药剂浪费、脱泥效果极差。于是他仔细摸索药剂用量和使用时间规律,封堵了3#加药罐,把液位控制探头增设在2#加药罐,由2#加药罐出药,使脱泥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还降低了药耗。
仔细调整运行工艺
李渡污水处理厂采用CASS工艺,每次进水,值班人员都要到现场对鼓风机余气进行排空、转换闸门,工作强度较大、效率较低。庞长伟就提出加装电动排空阀和电动闸阀,大幅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他还提出在细格栅加装定时器,对连续运行进行改进,达到节能降耗目的。对脱泥房PAM加药管道加装截止阀,也杜绝了泥水回流造成的絮凝剂浪费,降低了药剂损耗。
大胆进行技术改造
敢于创新突破的他,就这样带领同事们一一解决了各种“疑难杂症”。
倾心为民谋实事 用真情服务解民忧
庞长伟总是以厂为家,常常强调班组员工的事要优先办,居民群众的事情更是天大的事,每次员工或居民反映情况,他都第一时间解决。
遇到困难总是冲在前面
李渡污水处理厂门前有雨水管和污水管道,每遇大雨,厂区门口雨水都会使得公路溢水,影响周边居民出行。于是,每次大雨过后,庞长伟就带头对厂区门口公路进行冲洗,并每家每户上门耐心解释。把这件事挂在心上的庞长伟,研究出改造路沿石、在公路上倾斜加装减速带,为雨水导流,既保证了公路不被破坏,所花费用也较少,彻底解决了周边群众、车辆出行的安全问题。
暴雨后,庞长伟清掏堵塞杂物
2023年7月25日,涪陵区突降暴雨,导致厂大门公路对面发生滑坡,3棵直径20厘米的大树及泥土倾倒、堆压在李渡污水处理厂D400排水架空管道上,产生严重安全隐患。庞长伟闻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属地有关部门联系协调,拉好警戒线,做好安全防护,并立即展开抢险排危工作,仅用不到24小时就彻底排除了险情,避免架空管道垮塌,确保周边群众人身安全及企业财产安全。
逐段排查管网隐患
热心的庞长伟还积极帮助员工们,在日常工作中“传”,在思想教育中“帮”,在共事处事中“带”,加强班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团队工作质量水平。
积极参加各类公益志愿服务
“不弃微末,才能臻于化境;不舍寸功,才能积流成海。”庞长伟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难冲在前,节能降耗抓在手,为民办事跑得快,这种敬业奉献精神,不禁展现了一名老党员的初心使命,更展现了重庆水务人担当笃行的优秀精气神,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谱写下了一曲精彩乐章。
(文图:豪洋水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