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典型丘陵农业大县、人口大县,面积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134.9万,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379.5立方米,属水资源紧缺地区。近年来,中江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始终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方位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成功获评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以“滴水穿石”的恒心抓管水
保护、节约水资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中江县始终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强化组织领导、规划引领和考核问效,推动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统筹全县节水工作,定期召开调度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协调解决节水重大事项,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结合中江县情、水情,编制《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系统梳理21个部门和30个乡镇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责任清单,确保工作不漏项、不缺位,形成统筹谋划、统一管理、齐抓共管、全域推进的工作格局。
三是严格考核问效。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等系列文件,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分解下达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以考核推动节水控水各项任务全面落实。
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抓节水
中江县坚持“节水就是开源、节水就是增效”理念,紧盯农业、工业、城镇等关键领域,统筹推进节约用水工作。
一是农业上狠抓节水增效。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契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开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实施黄鹿、继光水库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积极推广喷灌、微灌、管道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用水效能明显提升。近年来,累计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79.4万亩,安装计量设施556处,建成高标准农田21.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区2.1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2,落实农业节水约1000万立方米。
二是工业上狠抓节水减排。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强制推动工业用水计量设施普及,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管理,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工业节水水平全面提高。全县非常规水利用量每年不低于11898万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降至92立方米、10.7立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率达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8.6%,中江高新区入选四川省“十四五”循环化改造园区。
三是城镇上狠抓节水降损。按照“建大、并中、减小”思路,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建成5个规模化水厂,形成覆盖92万人的水网体系,规模化供水率达57.5%,自来水普及率达85.6%,“取、输、制、配”全过程水量损耗有效减少;实施城镇公共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逐步对城区老旧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改造供水管网23.6公里、“一户一表”17523户,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大幅降低。
以“碧水清流”的初心抓治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江水生态环境本底优良,为守护好这一泓碧水,在发展过程中,中江县认真做好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文章。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以建设全省海绵示范城市为契机,探索下凹式绿地、渗透井等雨水利用项目,所收集雨水广泛应用于绿化浇灌。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城区雨污管网检测(溯源)141公里、分流改造4公里,全覆盖完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站管网建设。
以“积水为海”的信心抓护水
节水工作既要注重长期积累和智慧运用,又要借势借力打造标杆示范。中江县注重在学以致用、宣传发动、示范引领上下功夫,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节水、人人惜水、人人护水”的浓厚氛围。
一是注重学以致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学习《地下水管理条例》《四川省水资源条例》等法律法规,各部门和乡镇组织干部职工定期学习节水护水相关知识,提升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增强解决水资源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注重宣传发动。开展“联合宣传”“节水五进”“器具推广”三大行动,抓住“中国水周”“河湖七进”等关键节点,“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节水宣传,引导群众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既让群众明白为什么节水,又让群众知道怎样节水。
三是注重示范引领。把节水载体建设作为有力抓手,按照“示范先行、以点带面”思路,推进各行业、公共机构和居民节水降耗;出台《节水奖励办法》,调动社会面大力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等系列创建活动,累计创建节水型企业8家、节水型小区15个、节水型学校32所、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55家。
下一步,中江县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高水平,巩固拓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成果,奋力开创节水工作新局面,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水资源保障。
(来源:四川省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