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汤原县位于三江平原西部,系小兴安岭余脉,因汤旺河冲积平原而得名,面积3420平方公里。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共有松花江、汤旺河等大小河流30条。汤原县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9.29亿立方米,过境客水量676亿立方米,被誉为“兴安明珠、三江翡翠”。
近年来,汤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力推进国家节水行动,水资源节约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汤原县荣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荣誉称号,汤旺河汤原段被推选为全省首批幸福河湖建设典型案例。
坚持高位推动,建立健全节水控水新机制
牢固树立“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增效”的理念,始终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统筹推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严格考核,有力促进科学节水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水资源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构建起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职能部门联手抓的工作新格局,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立足汤原县实际,高标准谋划节水工作。制发《汤原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汤原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等5项规范性文件,指导全县各级各部门紧盯目标任务,分阶段、分行业系统推进节水创建,为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工作明确方向。
三是严格执行考核。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守“三条红线”,大力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把严水资源论证审查、取水工程验收、许可审批三个“关口”。科学下达取用水单位年度用水计划,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节水在经济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精准施策,扎实推进节水控水新举措
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贯彻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
一是持续扩大农业节水面积。把发展农业节水灌溉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措施,深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充分发挥引汤灌区工程效能,积极采用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新技术,对全县部分输水干渠进行混凝土衬砌等渠道防渗漏技术改造,全力提高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截至2023年,全县水稻每亩节水120立方米,节水控制灌溉面积42.85万亩,年节约用水量80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2。
二是持续推动工业节水减排。将引导现有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新企业优选节水工艺等措施作为强化节水工作的重要抓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高耗水、高污染产业,严禁新上高耗水项目,提高水重复利用率。三年来,共关停高耗水企业2家、自备水源井31眼。2023年,汤原县总用水量4.07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681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8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7%;火力发电行业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
三是持续推进城镇节水降损。大力推广节水器具,新建居民小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积极推进供水管网改造,更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道77.42公里,城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工程62.6公里,城乡供水管网漏损率大幅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从2020年的11.7%降至9.55%。
坚持多方发力,全面营造节水控水新风尚
节水优先,理念先行。汤原县始终将全民节水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与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等有机融合。
一是营造浓厚氛围。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线上线下共同发力,采取张贴海报、悬挂条幅、公众号发送视频、电话彩铃等方式,广泛发布节水倡议,推动节水观念深入人心。2023年集中开展节水宣传10场次,组织发放宣传画册等资料6000余份,直接受众达5000人次,节约用水成为“全民共识”。
二是丰富宣传主体。积极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向职工、居民、学生宣传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文明建设、节水新技术、节水小常识。
三是树立先进典型。建立健全常态长效、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典型选树培育和宣传推介机制,进一步深化节水型社会创建成果,发挥节水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创建节水型企业2家、节水型学校2所、节水型单位5家、节水型小区12个,全县节水、爱水、惜水氛围进一步浓厚。
(来源:黑龙江省节约用水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