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聆听安徽跨区域调水的澎湃涛声——合肥原水管道距离最长、内径最大的调水工程全线完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水务要闻

■合肥供水集团

 “盛世兴水,润泽百姓。”从古至今,人们惯用智慧和勤劳写下兴水利惠百姓的壮美篇章。

在安徽六安舒城,便有一座在当时被称为“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的水库大坝。1958年,龙河口水库开工建设,10万民工肩挑手推,历时11个春秋,直至1969年竣工。这座曾经的“世界第一人工土石大坝”被原联合国大坝委员会主席称赞为“非常了不起的工程”。

54年后的今天,立足龙河口水库大坝上远眺,又一幅“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水利蓝图从这里徐徐展开。

2021年10月,取水龙河口水库的龙河口引水工程正式开工,历时两年,于2023年12月顺利完工。

从龙河口水库到龙河口引水工程,虽跨越大半个世纪,但“水脉”赓续,筑坝英雄们“实事求是、敢为人先、艰苦创业、顾全大局、万众一心”的“龙河口精神”始终一脉相承。

在龙河口引水工程全线完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一线工程建设者,通过他们的讲述聆听安徽跨区域调水的澎湃涛声,共揭新时代水利工程高质量发展新诗篇。

【决策】

未雨绸缪  布局全域

前瞻谋划“多水源”格局

古人常云,饮水思源。

董铺、大房郢两大水库一直是合肥的“大水缸”,主要依托两大水库引上游淠河灌区水源。近年来,合肥发展势头强劲,城市高质量发展对供水“生命线”的高质量保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解决水源单一的问题,提高城市供水的安全性,2012年,合肥市委、市政府会同水利专家研究,认为位于舒城县万佛湖镇、巢湖流域杭埠河中上游的龙河口水库水量充沛,水质优良,常年为国家级II类,具有同时向合肥市及六安市舒城县供水的有利条件。

于是,一个“自龙河口水库引万佛湖水入合肥”的大胆设想被提出。2021年,安徽省有关部门批复同意了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正式宣告这一重大战略性调水工程尘埃落定,从“一纸批复”步入正式实施阶段。

这是一个怎样的工程?

在图纸或沙盘上,呈现的一个个数字更为直观:从舒城县龙河口水库取水,距取水口18.52千米处设置舒城县分水口,后引水至肥西县磨墩水库中转调蓄,经磨墩泵站加压,与配套原水管连接,引入合肥市七水厂和八水厂……建设1个加压泵站、1个取水闸室,贯通1845米隧洞,设计管道全长52.66公里,设计输水总规模60万立方米/日,其中合肥市45万立方米/日,舒城县15万立方米/日。

作为合肥市迄今已建成的原水管道距离最长、内径最大的大型跨区域调水工程,完工后,不仅让万佛湖的汩汩清泉输送到千家万户,进一步优化合肥区域和舒城县饮用水源的补给方式,大大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合肥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建设水平,促进合肥、六安两地融合发展。

【发力】

 使命必达  全速推进

拿下多个关键节点

12月20日,万佛湖水面卷着雾气,气温很低。随着机械轰鸣声渐息,龙河口引水工程取水口围堰正式完成拆除,标志着历时2年2个月建设的龙河口引水工程全线顺利完工,具备通水条件。

“终于圆满完成任务!”合肥供水集团该项目负责人汤仲跃、杨涛格外激动。作为龙河口引水工程的建设者,他们见证了龙河口引水工程“从无到有”。

回想起两年前项目正式开工那天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2021年10月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虞爱华在龙河口水库陈岭落花冲副坝宣布工程开工。合肥供水集团抽调8名骨干组成项目团队,全力以赴投入到工程建设中。

“来到项目工地后,我们每个人都‘认领’了各自负责的任务,协调完成驻地建设、沿线清表、材料运输……开展大量的前期工作。”杨涛回忆,工程建设初期,复杂的问题有很多,有时刚解决好一个,新问题又接踵而至。

项目刚开工建设,也是最忙碌的时候,汤仲跃的孩子刚刚出生。可常驻项目工地的他只能挤出晚上的时间给家里打电话,了解近况。“龙河口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两个娃娃一起茁壮成长,家里的那个已经能跑能跳了,这个现在顺利完工,非常有成就感。”汤仲跃如是说。

和汤仲跃一样,龙河口水库引水工程的建设者们从进入施工现场的那天起,就深知这一工程完工之后的重要意义。“正因如此,这个工程对我们每一位建设者来说,都代表着‘不能延误’、必须‘圆满完成’的任务和使命。”

于是,从第一节管道敷设、围堰第一方石料填筑完成到加压泵站主体结构封顶、取水口闸室落闸,再到安徽省首条内衬钢管引调水隧洞——落花冲隧洞、张庄隧洞贯通......工程建设者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拿下”一个又个关键节点。 

2021年10月20日,龙河口引水工程举行开工动员会

2022年5月18日,总长319米的取水口围堰顺利合龙

2023年6月27日,安徽省首条内衬钢管引调水落花冲隧洞顺利完工

2023年9月20日,丰乐河泵站建设完成

2023年10月30日,52.66公里原水管道完工

2023年11月25日,龙河口取水闸室完工

2023年12月20日,龙河口引水工程全线完工

【攻关】

啃下“硬骨头” 筑牢“安全线”

关关难过关关必过

在26个月的建设中,工程前方频传捷报,但这背后,是工程建设者啃下了无数块不为人知的“硬骨头”。

工程战线长、隧洞施工碰上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沿线清表工作复杂……工程推进过程中,许多难题横在建设者面前。

而最大的技术“挑战”就发生在2处引水隧洞。隧洞洞径非常小,开挖采用钻爆法施工,但部分岩体极不稳定,施工常伴随着危险、艰难和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当时隧洞内衬钢管施工每天只有8米的进度,但每一米都是阶段性的成果。”杨涛回忆。

难题就在眼前,如何破题?项目团队一边做好观测,一边以或小挖或弱爆破的方式向前“试探”,手中的方案也多次更改,确保隧洞安全贯通。此外定制了钢管运输台车和双向行驶混凝土罐车,保证了小口径隧洞内衬钢管安装和外衬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

管道工程遇到道路和河道需采取顶管方式进行穿越,其中最难的是顶管穿越346国道,该地正好处在均质土、沙土、卵石层和风化岩层交接处,地下水丰富。面对这样的复杂地形条件,项目团队专门借鉴了外省的成功案例,因地制宜,以创新技术指导现场施工,最终,成功解决又一个工程难题。

过往难关皆已过,迎难而上翻新篇。

如今,跨越52.66公里的龙河口引水工程全线完工,跨区域调水的蓝图也已绘就。龙河口引水工程将与引江济淮工程同时补给合肥城市用水,形成“淠水东送、江水北上、淮水南下、湖水东流”四水互济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合肥城市供水保障体系将更趋完善大幅提升,全市优质饮用水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品提质。

龙河口引水工程通水后,合肥供水集团作为管理和运行单位,将充分发挥原水保障前沿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全面做好引水工程及配套设施运行的管理与维护,全力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和水质安全。

【提速】

重点工程  火力全开

合肥供水继续扩容“城市命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半个世纪前,龙河口水库工程实现了“劈山蓄水,灌溉良田千万顷;兴利除害,造福子孙亿兆年”的伟大梦想。

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龙河口引水工程实现“跨市调水,一脉贯通两地情;清水引流,润泽百姓千秋功”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2021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以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2022年10月16日,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近年来,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合肥供水集团持续优化城市供水布局,七水厂二期、巢湖三水厂一期、三水厂迁建、八水厂一期、磨墩取水泵站、高新加压泵站改扩建、空港供水泵站、四水厂迁建、六水厂提升改造工程……先后建成了一批重点供水工程项目,全市日供水能力提升至295.5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五水厂三期、七水厂三期、北城加压站、众兴水厂等工程先后开工,“供水速度”同频城市发展,为合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供水要素保障。

一条条已建成、正建设的输水线路也犹如人体血脉一般,蜿蜒游走在合肥大地,把城市“水网”建设全面铺开,那些奔流而来的优质水源也将穿过良田沃野,流入千家万户,成为“生命之源”、城市的“发展之源”,更是百姓的“幸福之源”。

“水网建设起来,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会载入千秋史册。”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新时代的供水人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不畏艰难、创新图强,在皖中大地奋笔疾书,一幅幅高质量的水利蓝图已经绘就,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