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们的“十三五”——南京水务集团“十三五”发展回顾
翻开集团“十三五”发展回顾白皮书,南京水务集团发展的画卷,起笔不凡,落子精彩。五年来,集团依托党建引领,顶层设计日趋完善;供排水一体化融合提速,产业规模日益茁壮;民生工程服务民心,山水城林如诗如画。南水先锋抓住全面升级的大好契机,以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共同汇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厉害了,我们的“十三五”!取得的成绩,我们有目共睹。展望未来,南水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一、 经济目标全面实现,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十三五”期间,2020年末,集团资产总额预计达202.09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38.15%,达到“十三五”规划目标值的107.59%。
二、供水业务稳健增长,城市用水有力保障
供水规模稳步提高。截至2020年末,集团供水能力预计达296.20万立方米每日,比2015年增加55万立方米/日;2020年供水总量预计为7.01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28.13%。
供水水质全面提升。“十三五”期间,集团出水水质合格率100%、供水水压综合合格率99.90%以上,106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
服务用户不断扩大。服务用户总数预计达220万户,平均年增长9.74%。
运营效率得到提升。预计2020年产销差率为13.45%,根据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对全国30多家水务企业的统计,集团产销差率控制水平位列第五位。
三、污水业务量质齐升,厂网并进协同发展
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大。截至2020年末,污水处理能力预计达到187万立方米每日,比2015年末增加23万立方米每日,有效缓解了污水收集系统“高水位”运行困局。
污水处理总量大幅提高。2020年集团污水处理总量将达到5.24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54%;2020年预计处置污泥33.08万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81%。
尾水排放标准提档升级。集团各污水厂全面实现了一级A尾水排放标准,出水COD、TP、氨氮等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四类水水质标准,保障了南京市“十三五”期间河道考核断面的整治成效。
污水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集团实施了污水处理厂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建设,半数以上污水处理厂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污水处理厂”称号。
污水收集系统提质增效。截至2020年底,污水管网维护量达到1700千米,比2015年增长了1030千米。集团从管理、排查、管护方面成功构建了三大创新模式,助力南京市被评为“江苏省第一批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示范城市”。
四、安全生产长抓不懈,保供责任有效落实
集团扎实推进夏季高峰供水、汛期防洪度汛、冬季防冻改造、重大活动保供等专项行动,切实做到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取得江苏省应急管理厅颁发的 “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资质”。
五、重点工程全面完成,生态建设成果丰硕
供水设施建设方面,完成城南(夹江)取水口整合、浦口水厂取水口整治,基本完成主城区应急水源地建设;实施北河口、城北、浦口、上元门等自来水厂改扩建及深度处理,;完成城南水厂、北河口水厂等供水设施尾水处理工程;每年完成约40千米供水管网新改建工程;完成660处老旧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及30处低压区改造。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完成江心洲、桥北、铁北、城南、八卦洲等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完成江心洲、城北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完成江心洲-城南污水处理厂连通一期、城北-铁北污水系统连通一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南京市污泥处置中心项目。
水环境建设方面,完成主城六大片区约1700千米的污水管道检测排查,推进实施城北、江心洲、城东、桥北、仙林、铁北等六大污水收集系统空白区污水管网新建及存量污水管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污水提升泵站自动化改造,建成污水管网的GIS系统,实现厂网站一体化运行。
六、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创新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集团以市委市政府建设“宁满意”工程为契机,构建用水服务“一门”“一人”“一网”“一指”“一号”“一机”“一城”“一事”的“八个一通”新格局。
简化服务流程。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大幅简化接水报装流程,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统一客户服务标准、打造专业服务团队、深化政企服务合作、拓展涉水覆盖面、综合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建设工程审批共享和并联办理程序等举措,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便利度。
打造服务品牌。在继承和发展“夏涌清泉”等传统主题服务的基础上,强化党建与服务的有机融合,升级“96055”水务服务热线、创建“双肩包”、“贴心水管家”、南水“110”、“排水应急抢险突击队”等服务品牌。
七、智慧水务体系升级,科技支撑不断增强
建立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包括管网GIS系统、SCADA生产调度系统、污水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供水水质管理系统等。
建立客户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互联网+”服务。通过对客户服务平台、营业收费系统、呼叫中心系统、网上营业厅系统等升级改造,有力提升对外服务能力。
建立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效能提升。全面建设人资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考勤管理、合同管理、电子采购管理、项目管理等7大系统,提高集团内部管理效率及综合治理水平。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创新赋能。集团承担科技创新课题20多项,编制了《城镇供水行业职业技能标准》配套培训教材。此外,集团与东南大学等在宁高校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与上海电气自动化研究所等外部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创新研究,提高生产效率。
八、改革创新并举并重,发展动能加速壮大
聚焦主责主业,盘整存量资产。“十三五”期间,集团对山海公司、丰源公司重新定位职能,集中优势发展主营业务及优势产业链业务。
聚焦业务融合,创新管理模式。集团在供水、污水、排水机构重组的基础上,成功实现从“整合”向“融合”的发展提升。
聚焦体制转型,推动混改上市。集团实施了长江环保集团与金陵环境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集团污水板块重组上市创造条件。
聚焦产业布局,培育新兴产业。“十三五”期间,集团成立水务装备公司,加大与苏伊士集团、华为科技的技术交流,与中铁上海局工程公司开展合作洽谈,成立资源再生科技公司,调研直饮水市场,市场化开展管道直饮水业务。
聚焦激发活力,推行全员绩效。集团建立和完善了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形成员工薪酬与业绩挂钩,个人前途与企业共振的内生环境。
九、治理能力显著增强,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优化治理结构。“十三五”期间,集团将党建工作写入公司章程,切实发挥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作用,并完成与所有全资、控股子企业的章程修订。
建设财务共享中心。集团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小组,全面启动财务共享系统搭建。
深化人资改革。集团以干部队伍建设为核心,以绩效结果运用与信息化管理为抓手,推动薪酬制度与员工活力形成良性互动。
落实对标找差。确定七大方面共计23项对标指标,并选取污水处理厂可变成本降低等6项指标作为核心指标纳入对标找差体系,通过深化和落实对标找差,推动集团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十、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健全党组织议事决策机制,认真贯彻集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党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实行集体领导。
突出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形成定期部署、研判、考核、汇报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宣传,构建“报网微”融媒体宣传平台。
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完善党组织设置,50个各级党组织、近1300名党员汇聚“南水先锋”力量。优化工作机制,制定“三项清单”,强化主体责任。实施党建创新,形成“五微”党建法等创新案例。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以党风廉政建设及惩防体系建设为重点,自上而下落实“两个责任”。制定完善《重点工程督查套餐》等18项廉政制度。
大力弘扬企业和谐文化。群团组织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特色活动。实施先进典型培育计划,选树“南水楷模”。关心关爱职工,稳步提升职工工资,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困难职工档案。(文字整理 范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