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用脚踏实地,书写青春奋斗!我,就是基层一名污水处理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排水卫士

重庆之声11月9日讯  “我是电子信息专业的,我是不是应该跟互联网跟高大上的一些产业相关……想的就是当一个白领,走办公楼上下班,在主城通勤。”这是4年前,重庆文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刘杨的梦想。

媒体聚焦  渝水人1.jpg

刘杨工作的地方,江津排水有限公司油溪污水处理厂

“但是我却做了一个最基层的,在山坳里面的小厂的污水处理工。现在的人一回去如果躺着刷抖音,感觉会颓废。”这是毕业4年后,刘杨的工作状态。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4年时间,刘杨用脚踏实地,书写自己的奋斗。

江津排水有限公司油溪污水处理厂,距离江津城区20多公里村级路,这个坐落在山坳里的污水处理小厂,消化着乡村每天20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量。附近农家升起炊烟的时候,“90后”刘杨顾不上保温桶里的饭,他正站在板框脱泥机旁,举起铲子铲掉滤板上多余的污泥。板框脱泥机,在全市范围的污水处理厂里都不多见,随着自动化步伐的加快,这种还需要手工铲泥的传统装备已进入淘汰倒计时。大运动量下,刘杨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透,汗水滴入眼镜框,他下意识用沾满污泥的手扶了一下镜框,接着铲,刘杨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设备“减负”:“保持合理的污泥浓度,多余部分的活性污泥要排出。”30多块板框需要一片一片的清理,一站一个小时,刘杨习以为常。

刘杨的“习以为常”也是有一番经历的。4年前,在一次校园招聘中,刘杨进入到重庆水务集团的招生序列。在培训期间,他和几个同学志得意满,置身于全自动化的水务运行设备中。刘杨满怀期待,跟着培训老师认真熟悉工作流程。世事难料,新员工刘杨被安排到了江津排水有限公司旗下的油溪污水处理厂工作。上班第一天,师傅让他手工做一次余氯测试,这样做也是为了保证消毒净化效果:“我当时来的时候不知道这边的情况,我穿着一身运动品牌的衣服,还是我‘双十二’买的,因为裤子一沾次氯酸钠那个药它就会把裤子腐蚀了,然后全部报废了。”

媒体聚焦  渝水人2.jpg

刘杨正在巡查生化池溶解氧参数

在污水处理的工序中,二层池的作用是让泥水分离,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出水的水质和回流污泥的浓度。可偏偏这个小厂需要有人通过手工扳动回流阀的方式持续监控泥水分离的情况。刘杨告诉记者自己第二天上班,用出全身力气在这个阀门面前“耗了一整天”:“最先还是有点嫌弃自己,我都是带两套到三套衣服,来的时候一套比较好看的,到单位换一套迷彩服,然后走的时候再换一套。”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想要改变自己,就得从自身做起。时间磨练刘杨的同时也给了他新的收获:“慢慢的其实怎么说会有点成就感,我觉得我体验了别人没体验过的东西,然后我学会了别人没学过的东西,我是自动化的也搞过,手动化的也搞过。”

现在,刘杨已经是重庆市渝西水务有限公司团委青年委员、江津排水有限公司团支部书记,从小萌新到熟练工,再到成为后起之秀,刘杨将青春和才智投入到基层工作中:“我想体验各种不同的岗位,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人才,成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觉得年轻人就是要锻炼自己,未来的话如果有机会能走到更好更广阔的舞台。”

他努力的脚步仍不停歇:“准备考中级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然后也有想法想考一个在职的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