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日清风,春城深秋胜春潮;层林尽染,蓝天红枫映滇池。
11月7日至8日,重庆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如彬与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代伟一行赴云南昆明商洽相关工作,深入昆明渝润水务公司第九水质净化厂、第十一水质净化厂、第十四水质净化厂、海口水质净化厂及白鱼口水质净化厂,实地调研生产运营工作,督查安全、环保责任落实情况。
在设计能力为10万立方米的九厂,厂长张恋恋向集团领导介绍厂区、生产、水质概况
厂长张恋恋向集团领导介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厂长张恋恋讲解孢子机技改成效。公司接收运行后依托集团相关专业优势,积极实施技改,原先长期扰民的噪音问题得以解决,受到各方好评
郑如彬来到各厂生产一线车间,与厂区主要负责人亲切交谈。
在九厂,厂长张恋恋汇报了厂区建设、工艺流程、纳污范围、河道补水点位、出水走向等情况,详细介绍了污泥处置方式、在线监测预警机制、孢子机噪声整改成效,郑如彬表示满意。
随后,大家来到地下负二层,郑如彬仔细观看,不时询问“地埋式污水厂,通风设施和除臭设备怎么样?这里面的空气质量检测过没有?”强调“一定要确保地下车间通风除臭设备正常运转,而且要有效果,要把保障职工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
十一厂也是地埋式厂,处理能力6万立方米,地面上是亲民的城市公园
厂长李亚超介绍厂区基本情况
集团领导实地绕厂步行,查看了解全厂情况
来到都市花园式的十一厂,郑如彬一行认真听取了厂长李亚超关于管网运行模式、处理工艺、污泥处置、出水执行标准、职工队伍等情况汇报。郑如彬十分关心厂区人员配置情况,特地询问:“能不能满足双人值守、双人巡检?”得到满意答案后,郑如彬表示,渝润公司作为市场化企业,虽然机构设置比较精简,但是一定要保证运行人员配备齐全。
集团领导查看十一厂出水水质情况
绿水青山相映的海口厂,处理能力3万立方米
海口厂厂长范美圆介绍厂区服务范围和生产运行情况
西山翠微眺滇南,湖光山色照碧空。
海口水质净化厂、白鱼口水质净化厂都在西山区,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两厂厂长范美圆如数家珍地汇报了外围管网、泵站、纳污范围、进出水水质、扩建规划等情况,郑如彬首先关心了范美圆的工作生活情况,然后嘱托他,海口厂位于海口工业园区内,进水较为复杂,务必要加大水质监测力度,确保水质达标排放,为昆明人民守好这道环保“红线”。
查看海口厂出水水质情况
西山脚下的白鱼口厂,处理能力5000立方米
实地了解白鱼口厂生产运行情况
在昆明,地埋式污水处理厂比重庆为多。十四厂也是地埋式厂,设计一期处理规模10万立方米,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后期建设中。
十四厂负责人曾泓滔向集团领导汇报厂区建设情况
查看十四厂地下生产区域
来到这里,厂长曾泓滔站在巨大的LED屏前,向集团领导介绍了全厂工艺设计、服务范围、排水去向等概况,随后带领大家深入地下车间,一行领导一边查看现场,一边了解移交进度。郑如彬迫切地询问:“安全管控措施是否到位?调试情况如何?我们的人员有没有全程参与调试?公司的后勤保障能不能及时满足?”强调在正常开展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万无一失。
正在改造中的公司中心化验室,集团领导与坚守岗位的化验员王家雨亲切交谈
青年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与源头活水。初创的渝润水务公司,拥有一支充满朝气的干部职工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左右。
在十一厂,郑如彬一一询问了在场干部职工的年龄近况,对大家给予鼓励
“你是哪年的?哦1989年,你呢?哦90后,你们学的什么专业……”
——郑如彬与公司生技部职员宋寒冰、张浩东,部长李维,以及十三厂生技科科长张海姬等青年干部亲切交谈
集团领导对大家非常关心,每到一处,都会询问青年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是本地人的,关心他们进入重庆水务“大家庭”后适应不适应,是重庆过来的,关心他们生活习惯不习惯,并叮嘱大家好好工作,尽快成才成长。殷殷关切,溢于言表。
郑如彬现场听取一线干部职工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实地调研、督查结束后,郑如彬对渝润水务公司安全稳定生产和提质技改增效工作给予充分肯定。针对眼下的一些暂时困难,鼓励全司干部职工强化担当意识,提高站位、勇挑重担,以更大力度攻坚创效,同时强化标杆意识,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以更宽视野谋划未来发展,并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模式。
郑如彬对公司领导班子强调工作要求
对于渝润水务公司下一步工作,郑如彬强调了四点要求:一要守好安全环保两条“红线”,加强精细化管理,落实好联动机制、抢修机制、巡查机制;二要抓好项目稳步推进,做好介入调试工作,力争按时、按质、按量移交;三要持续开展优化技改,做好九厂、洛龙河厂提质增效工作;四要强化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注重队伍建设,实现新公司、新风貌、新作为。
重庆水务集团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文字:昆明渝润水务公司、重庆水务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