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强产业链,聚供应链”主题,近日,碳达峰碳中和2023金山峰会在江苏镇江盛大开幕。镇江自2012年12月成为第二批全国低碳试点城市以来,持续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和发展道路,经历了从试点到示范、从理念到实践、从制度到风尚的过程,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立足社会经济发展、供水特征和资源禀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举措,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加快技术创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双碳”目标实现持续贡献供水力量。
筑牢水源地生态安全屏障
走进京江路上的征润洲水源地,从长江镇扬段上游南岸的取水口,到双向泵房,到原水化验室,再到总长约1770米的“U”形调蓄池……夕阳西下,清风徐来,池内水面起了微澜。这里是镇江市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长期以来,市自来水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水源保护区实施全封闭管理,设立界桩、公告牌,对内、外引河进行清淤,妥善外迁了引河北侧水源保护区内的农户,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活动对水源的影响。
征润洲水源地
2015年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征润洲水源地原水水质安全保障工程,用“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的理念,实现了对原水突发污染的有效预警与原水水质调控,显著提升了镇江市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2016年征润洲水源地通过水源地达标建设,2022年入选国家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2022年,随着征润洲水源地长江江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完成,征润洲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段的防洪能力达到100年一遇标准,与此同时,秉持生态文明理念,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同步开展了征润洲水源地功能提升工程,精心雕琢、细致描摹,致力于打造错落有致、四季常青、全年飘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国最美水源地。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
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炭砂滤池设计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该标准首次运用于金西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在不增加净水构筑物的条件下,实现炭砂滤池短流程深度处理,合理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做好新工艺后续研究,“一池一档”,优化金西水厂炭砂滤池反冲洗工艺,深度挖掘工艺节水潜力。
金西水厂炭砂滤池
公司通过水泵机组节能改造、设备运行参数调整、光伏发电等措施,年节约电费近150万元。组织开展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与延长使用寿命项目研究,加强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设备设施管理标准,延长设备使用年限,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
资源可持续利用
为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2022年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大港水厂工艺尾水回用,同时铺设管道将中上层清液输送至厂区外并供大港片区绿化、环卫使用。该项目实施后大港水厂自用水率降至1.6%,每年取水量减少约150万立方米,节约成本30余万元,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标,充分响应了低碳减排的环保理念、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要求。
大港水厂
严控管网漏失
在给水系统中,长距离的管网输送、供水中管网漏损等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管网改造
多年来,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持续推进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加快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优化管网结构,实施DMA分区计量,加强测漏巡检维修管理等各项措施,严控跑冒滴漏,减少管网漏损,公司综合管损率持续下降,取得一定成效。
分区计量
智慧供水建设
近年来,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全速推进智慧供水建设,全面构建智慧智能的现代化供水体系。目前已经探测录入供水管线数据4000余公里,完成主城区50余万用户水表与GIS系统的关联工作,实施了二次供水管理平台、综合展示分析平台、表务管理平台等多个信息系统建设,通过“一屏展示”,充分实现对原水、水厂、泵站、管网、二次供水、调度管理、客户服务、营收平台、巡检及户外抢修、视频监控等领域全覆盖,实现控制智能化、数据资源化、管理精确化,为供水安全生产、优化供水管理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节水环保宣传
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每年持续开展“长江大保护、绿色共成长”“大手拉小手”“水厂参观日”等活动,邀请广大市民、学生走进水源地、水厂参观,了解自来水生产工艺,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志愿者们更是频频走进社区、校园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来水科普宣传活动,不断传播“惜水,爱水,节水”的环保理念,营造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
自来水科普活动
当前,镇江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正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发展目标,主动肩负起时代重任,持续在降损增效、节能降耗上发力,降低每一滴水的能耗,同时开展智慧供水建设,纵深推进供水“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升级换代,真正实现供水“低碳+绿色发展”。
(刘思远)